2023年8月7日-9日🕛,社會工作2022級研究生陳瑤瑤🧜🏽、倪嘉參加“中國式現代化新階段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與實踐🩸:第十五屆中國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暨第八屆研究生”論壇。其中陳瑤瑤擔任大會發言五階段的主持人,並在第一分論壇作題為《經驗性反思🧕🏻:社會工作實習督導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論文匯報;倪嘉在分論壇作題為《當事者的“困境”👆🏿:本土精神障礙康復服務的行動陷阱與出路研究》的論文匯報🤵♀️。經過評選👩🏼🍳,陳瑤瑤同學的論文獲研究生組二等獎💫。
陳瑤瑤的論文以自己在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研究生階段的實習反思為基礎👨🏿🦱,通過對社會工作實習督導共同體(包括社會工作實習生和校內外專業督導)的無結構訪談🏊🏻♀️,結合其自身的專業體覺和參與式觀察,從內容面向、功能面向和關系面向三個維度對社會工作實習督導面臨的多重問題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陳瑤瑤又針對性的從內容回應、效能發揮和關系協同三個層面為社會工作實習督導的優化發展提出可行性意見,旨在為社會工作實習督導和社會工作教育的完善和發展提出建議⏏️。廣西師範大學的趙錦山副教授對此論文進行了回應。首先,趙錦山副教授肯定了該選題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認為好的研究就需要如此這般以實習、學習為基礎,從經驗中反思⛹🏼♀️,實現文化層面的再生產和個人層面的專業成長⚀;其次,在今後的研究改善過程中,該篇論文可以繼續完善多主體督導模式的研究🥒,以期有更深層面的創新。
倪嘉以“當事者性”作為切入點🫖,於實務中發現存在以人為本的康復服務設計和執行中精障者主體性實際缺失的現象,由經驗層面反思學理層面❌,反思當下康復服務中“精準服務”的話語陷阱。由此🥀,進行當事者的困境及原因探析👐🏼🧑🏿🔬,並嘗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探尋“以人為本”的康復服務設計的可行性路徑、促進當事者主體性、實現服務的最優解從而跨出本土精準服務的行動陷阱📝,以此推動本土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山東大學高鑒國教授提出了意見與建議🔧。高鑒國教授表示,文章立意具有一定現實性,能夠結合本土文化、製度等現實情況,具有很強的探討性🧜🏻♂️。
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內蒙古工業大學人文意昂3承辦,是歷屆論壇舉辦以來規模最大、輻射範圍最廣的一屆論壇。本年度論壇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新階段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與實踐這一主題🟨,著重對新時代🛁🍘、新階段、新背景下的社會工作發展進行討論。包含新階段中國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新階段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工作理論探索與研究🤳🏿;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與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參與鄉村振興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模式🧝🏻♂️;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與研究;社會工作參與基層治理研究🪑;數字化發展與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創新研究;社會工作各領域🌺、人群及問題的實務研究🎆;社會工作與社會建設相關政策研究;社會工作研究的範式👨👧、方法與案例等十一個相關議題。吸引了來自全國15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350余名學生參會。(陳瑤瑤、倪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