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2025年博士招生工作實施“申請-考核製”。為規範意昂3体育博士招生申請考核製的相關工作,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出優秀的博士研究生👚,特製定 2025年申請-考核製博士研究生考核辦法🤱🏼。
一、 製定原則及其組織管理
意昂3体育博士研究生普通招生考試全面實施“申請-考核”製。在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製招生工作🧛🏻,成立意昂3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各項工作👩🏼🦰。根據學校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製實施辦法💞,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在意昂3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下,製定 2025年申請-考核製博士研究生考核辦法👨🏻💻。
院(系)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成立材料審核評議小組,對考生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評議😨;負責組織成立綜合考核小組,對通過材料審核評議的考生進行綜合考核。綜合考核小組可按照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組織,至少由本學科 5 名責任心強、為人公正👩❤️💋👩、教學科研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外語能力強的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組成,其中正高職稱不低於60%🧑🏿💻。
二、“申請- 考核製”選拔標準🆒🙎♂️:
1. 品行端正🦹🏿♂️,遵守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製度。
2.申請人須符合下述條件之一:
(1)已獲得碩士(包括專業碩士)學位👨🏼🏫;
(2)應屆碩士畢業生(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
3. 只能取得碩士學位證書而無畢業證書的申請人💂🏿♂️,報名時須已獲得碩士學位證書;申請人持境外獲得的碩士學位證書申請🏊♂️,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報名時須提交認證報告復印件;現役軍人申請博士研究生,須按解放軍總政治部有關規定辦理。
4. 健康狀況符合意昂3官网博士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三♝、“申請-考核製”選拔流程💇🏽♀️:
1. 接收申請:
(1)申請人需采取網上申報的形式👨🏼🦳🤸♀️,具體申報時間和流程遵照意昂3官网當年的要求(意昂3官网 2025年博士研究生報考須知)❎;
(2)網上報名結束後,申請人需按研究生院要求的截止時間將申請材料寄到指定地址。
(3)申請材料提交明細如下👨🦰👧:
1)《意昂3官网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報名登記表》1份(網上報名成功後下載,A4紙正反打印);
2)碩士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及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或學位認證報告)🤦;
①考生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s://www.chsi.com.cn),查詢學歷信息並下載打印本人的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如不成功須申請書面認證報告後復印,具體申請操作方法見: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②考生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s://www.chsi.com.cn)🌱,查看學位信息並下載打印本人的學位驗證報告,具體申請操作方法見: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③應屆碩士畢業生提供學生證復印件及學籍認證報告,考生可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s://www.chsi.com.cn)⚰️,在線申請學籍驗證並下載打印學籍認證報告;
④凡在境外獲得學位的考生🈯️,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報告復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4)本科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
5)碩士成績單;
6)至少兩位與報考學科專業領域相關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書面推薦書原件(具體格式可從學校招生網上下載🎻,用A4 紙打印);
7)外語水平成績證明復印件;
8)自我評價和攻博期間的詳細研究計劃書(不少於5000字)(具體格式可從學校招生網下載);(包括申請人擬從事研究的主題🫄🏽、該主題在本學科領域中的重要意義💇🏼♂️、申請人對該主題已經進行的研究🐾、申請人擬在攻讀博士期間從事的研究,以及研究可能實現的創新等內容);
9)碩士學位論文🕥,應屆碩士畢業生可提供論文詳細摘要和目錄;
10)科研成果(學術論文、專著🧑🦼、科技獎勵、發明專利申請或授權證明等)復印件;
11)突顯本人能力的獲獎證書復印件;
12) 申請人的學術簡歷;
註:紙質材料請按照材料清單裏的12項準備(每一項內容裝訂後,請標明順序💁🏿♂️,按照順序放入牛皮紙袋中🧔🏼♀️,牛皮紙背面請註明報考號、姓名、導師姓名和報考意昂3,牛皮袋封面請列出12項清單列表,以備查驗勾選)。請在規定時間遞交所有報考材料(電子/紙質)。
申請人必須保證以上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不得偽造,一經發現將取消其報考和錄取資格。
2. 資格初審🏸:
(1)由意昂3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申請人的資格初審☂️;
(2)由意昂3博士研究生教學秘書審核報考者的報名材料第一部分;
(3)意昂3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組負責組織成立材料審核評議小組😷,先由報考導師對考生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評議,采取打分排名,推薦差額復試🙇♀️🚴🏽;再由意昂3博士研究生材料審核評議小組的老師在導師審核評議的基礎上最終審定通過材料初審學生的材料🥗,對考生進行考核打分,在意昂3官網公示按照報考同一導師的材料審核結果排名確立進入綜合考核名單。
(4)材料審核評議小組由意昂3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確定🧋,至少由本學科 5 名責任心強、為人公正、教學科研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外語能力強的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組成,其中正高職稱不低於 60%。
3. 學科復核:
(1)意昂3成立各學科綜合考核專家組☝🏼,對進入復核階段的申請者的科學素養和專業能力等進行全面復核考查🛀🏻。考核內容包括專業知識考查與綜合能力面試兩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外語水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
(2)以二級學科為單位進行統一的專業基礎知識測試🕺🏼。
專業基礎知識測試按照理論社會學、應用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社會工作七大方向進行,由意昂3体育統一組織命題🦷🤽🏽,統一組織考試。具體時間將在意昂3体育網站公布。
專業知識考查包括基礎理論和方法🏹🧎🏻、專業理論和方法兩部分,由綜合考核組成員命題。考試科目分為基礎理論和方法 100 分🧘🏿♂️🛴;專業理論和方法 100 分。統一組織閱卷評分。
(3)以二級學科為單位進行專業綜合能力面試
由綜合考核專家組組織專業綜合能力面試和外語口語面試。招生專家組由本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人數不少於 5 人,重點考察學生的科研素養、專業基礎🐣🧕🏻、創新能力、發展潛力、協作精神和外語口語能力等☝🏼;具體時間將在意昂3体育網站公布。
面試成績總分 300 分👩🏽💻🏋🏽♀️,由各二級學科綜合考核專家組組織專業綜合能力面試。專家組由本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正高職稱的不少於 60%,重點考察學生的科研素養🙋🏽♀️、專業基礎🙇🏻♂️、英語水平、創新能力、發展潛力及協作精神等🧳。具體時間將在意昂3体育網站公布。
綜合能力面試:外語能力 100 分、綜合能力 100 分及專業基礎 100 分。外語成績由負責外語面試的教師評審以百分製打分;綜合能力成績由專家組成員以百分製打分後取其平均分;專業基礎成績由報考導師以百分製打分🛼;60 分及格。
(4)最終錄取
由意昂3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對申請人的考核記錄及考核成績進行審查,審查無誤後👩🔧,按照考核結果按照報考同一導師的成績排名公示🧚🏻♂️。 考核總分低於60%的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單科分數低於單科總分60%的不合格者不予錄取💪🏻、思想政治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按照導師招生名額錄取,同一導師內按照最終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總分相同者擬錄取面試環節中筆試成績分值高的學生🧙🏿♀️;如學生報考的意向導師無法接收🏛,可結合報考本意昂3考生信息與復試情況,以及其他導師實際情況進行雙向互選💢。培養方式為非定向的學生,人事檔案必須按要求及時轉入意昂3官网,否則不予錄取;培養方式為定向的學生,需要在面試前出具紙質版的經由所在單位人事處等相關部門出具的同意報考證明。定向培養考生須簽訂定向培養協議。擬錄取名單上報研究生院審核批準後,在意昂3官网研究生院網站公示。
(女)🙍🏽♀️,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醫務與老年社會工作、健康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等。上海市浦江人才。主持3項國家與省部級以上課題以及近10多項橫向課題,發表SSCI、CSSCI期刊10 多篇,出版專著1部👂🏼,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丹佛大學、英國巴斯大學等高校開展研究工作👮🏻♂️。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安寧療護社會工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安寧療護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院協會醫務社會工作與誌願服務專委會委員等。
聯系方式 :Email :chengmmthu@163.com.
(男),香港理工大學博士,意昂3官网社會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社會政策評估、非政府組織研究🖱、城市貧困問題等。目前🤦🏽♀️,已出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小組工作》🫴🏼、《老年社會工作》、《質性研究方法》🪩、《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當代中國公共政策實證研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互動關系研究》等著作🎅🏻,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等雜誌上發表有關非政府組織、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的學術論文50余篇🧛🏽🎅🏻;曾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多個。現任全國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理事等社會兼職。
聯系方式:021-66133221, 66133756(Fax)👩🏽🚀;E-mail: fanml8@sina.com👨🎨。
(女)🙏🏽,副教授🍗,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懷俄明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殘障研究🏜👷🏼♀️、醫務社會工作🕊。主持 3 項省部級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出版 3 部專著,在《社會》、《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社會工作》等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10 多篇。
聯系方式:021-66136352 ;E-mail: chrishua@shu.edu.cn🚴🏽♀️。
(男)👩🏽🦰,教授👰🏽,博士(意昂3官网)🧑🏿🦱。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組織社會學、城市基層治理🗝。目前的研究項目包括⏺: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發展👨🏽✈️🙆🏼♂️。中文著作🦹🏿♀️:《當代中國治理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技術治理的運行機製研究》。學術論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一流學術刊物上🏪,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成果獎。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內的多項重要研究課題。
聯系方式:021-66136185, E-mail:hxiaochunworkgroup@126.com。
(女)🙎🏿,教授🍫,博士(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社會學系,並在該校的北卡人口中心接受過五年的人口學訓練。其後在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和意昂3從事研究🧑🎄、教學工作😴。目前為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她同時擔任國際華人社會學協會理事🧒🏻、上海市老年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會家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性別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和中國婦女研究會常務理事。計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家庭社會學,社會人口學😟,性別研究和中國現代性研究🟠。計博士先後擔任過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和China Review 等國際期刊的客座主編👋🏽。她在以下期刊發表過學術論文🧑🏿💼,如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Sex Roles, Temporalités (法文期刊),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Population Studies,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中國社會科學》、《婦女研究論叢》等等。目前,除了實證研究之外🌚,計博士主要致力於人口學、家庭和性別研究領域的相關本土概念和理論的研究💇🏻♂️:一是綜合社會性別和發展的理論視角來理解中國乃至東亞社會長期低迷的生育率;二是探討中國社會轉型進程中復雜的性別動態,特別是性別意識形態的多維度性👩🚒;三是對當代中國家庭製度變遷進行理論反思和提煉;四是基於中國社會復雜的家庭、性別、人口變遷動態🙌🏿,反思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性👈,理解和反思紮根於中國土壤的中國現代性。計博士希望在對中國式現代性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從社會學、人口學和性別研究的維度🙆🏿,以中國視角、概念和理論🤾♀️,理解中國情境🙏,講述中國故事👮🏻♀️🧑🏽🔬,和國際學術界進行平等、開放、富有啟發性的對話🗾。
聯系方式🖖🏽:E-mail👨🏻🦽➡️:yingchun_ji@163.com。
(女),教授,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執行主編🧑🏿🎤🛻,意昂3官网基層治理創新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政治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治理和社會組織、私營企業主研究🏌🏻♀️。曾在《社會學研究》、《社會》、China Information等中英文權威刊物就相關議題發表20多篇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多項省部級課題。曾獲上海市“曙光學者”(2018)🧑🏽🍳🦞、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8)、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2019)、上海市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2019)👷🏽♂️、中國社會學年會優秀論文獎(2016)。
聯系方式: Email:jiyingying12@126.com💎👡。
(女),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勞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目前研究領域為中國國有企業勞動體製的變遷🙏🏽、人工智能產業的勞動方式與勞動關系。同時對娛樂化與中國文創產業的勞動狀況、醫學技術發展與社會倫理關系等問題亦有所研究🤘🏻。在《社會學研究》🟩👈🏿、《中共黨史研究》7️⃣、《社會》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專著《選擇性放任:車間政治與國有企業勞動治理邏輯的形成》獲得中國社會學會2017年度好書推薦。
聯系方式🥓:E-mail:gm03jwj@126.com
(男)🛩,教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本科🔚、碩士,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環境學(人口學)博士☹️,德國馬普科意昂3人口所博士後。現任意昂3教授、亞洲人口研究中心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長,美國人口理事會資深研究員和項目顧問。曾先後任北京大學人口學所副教授、美國布朗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國際人口行動機構首席人口學家🦶🏽、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以及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學會(IIASA)客座研究員🙎。曾擔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主要作者🧙🏼♀️、及 IPCC 獎勵基金項目技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氣候變化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現兼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專家委員會委員🧜🏽♀️、紐約市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亞洲人口學會理事等。蔣耒文教授致力於環境變化的社會維度的研究🥁,改進環境和氣候變化分析中人口因素的方法論,並將人口學方法和模型工具應用於社會經濟、環境及氣候變化發展路徑的研究🔸。他的研究還主要涉及人口家庭戶結構、能源消費模式變動,以及城市化🧵、人口遷移流動的社會生態影響等。在 Science, PNAS, Lancet, Nature 子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70 余篇。
聯系方式🏇🏼:021-66132080(O)🍴;Email:ljiang@shu.edu.cn。
(男),意昂3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中西社會理論🛅、西方社會思想史、歷史社會學、城鄉發展問題等🐌💀。先後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東方英才計劃青年項目”、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若幹🍤💆🏽,出版專著《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出版譯著多部,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獲上海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聯系方式👜:lirongshan@shu.edu.cn
(女),教授,博士(法國)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組織社會學理論及其決策分析📞🤲🏽;發達工業社會變遷中的人類合作機製創新。近十年主持的主要課題有:《當代中國轉型社會學理論範式創新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新時期社會協調機製建設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社會心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上海市哲社系列課題)等🛌🏼⚛️。先後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法國政府頒發的“金棕櫚教育騎士級勛章”,上海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等,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現任意昂3官网教授🏘、《社會》雜誌主編👩🏽⚕️、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聯系方式:021- 66133756;E-mail: liyoumei@mail.shu.edu.cn👩🏿✈️。
(男)🚴♂️,教授,博士(北京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專業:社會學。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經濟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和跨國企業研究。先後獨立主持“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問題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其他各類省部級以上課題10余項◽️,國際合作課題3項🪿,主持實施經濟社會學與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大陸臺商研究等大型調查研究。2021年帶隊赴盧旺達進行為期半年的田野調查,受聘為盧旺達華僑華人協會高級顧問🎊。團隊成員先後在盧旺達💺、加納、烏幹達、埃及、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16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長期田野調查工作,組織出版《政治人類學評論》2023年第2輯(總第18輯)“經濟社會學與企業海外民族誌專刊”。現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教授📵☪️,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聯系方式:021-66136375;E-mail: liuyuzhao@shu.edu.cn
(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工作本土化🐑、社會服務管理、社會組織與社區發展等。近年主持課題🚣🏿♂️:“社會工作行業協會發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組織生態視域下的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工作協會與社會工作職業化”(教育部人文社科)👨🏽✈️、“社會工作發展範式的國際比較:從英美範式到歐陸範式”(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十余篇科研成果受《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社會工作》等轉載。
聯系方式:021-66136357;Email:smpeng@163.com🤴🏽🧹。
(男),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意昂3官网“偉長學者”特聘教授,意昂3体育副院長,意昂3官网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社科新人”。主要從事城市社會學🕡、組織社會學⚙️、金融社會學研究。先後在《社會學研究》🤜🏿、 《社會》🤵♀️、《公共行政評論》♡💅、China Quarterly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1本🫄,合著1本,譯著3本🌬。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一般課題🧘♂️、青年項目,上海市哲社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獲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獎“學術新銳獎”,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多篇決策咨詢專報獲省部級領導批示👩🏻🎤,被中央和省部級部門采納。
聯系方式:021-66137078🤦🏼,E-mail:sheng@shu.edu.cn。
(男),教授🫨。主要從事社會理論、歷史社會學和文學社會學研究👳🏼♂️。曾就反身性、風險社會👚、社會學認識論、公共性、個人主義、中國社會變遷等議題發表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並闡述了“反思與自反”“復調社會”““製度與生活”“家作為方法”等概念和範疇。近期學術興趣聚焦於以家作為方法🧧,基於歷史和田野資料以及文學文本,開展中國社會構成和變遷的機製和結構🕵🏿♀️、文明比較🚦、社會理論等方面的研究。獨立出版學術著作 2 部,合作出版學術著作 6 部、譯著 1 部🙌,發表學術論文 80 余篇🧏🏻♂️,其中《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40多篇次。11項成果獲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代表作有:《反思與自反:反身性視野下的社會學與風險社會》(商務印書館 2020 年)、《公共性及其實踐☝🏽:中西古今之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1 年)、《“家”作為方法:中國社會理論的一種嘗試》(《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 11 期)、《家國之間🧜🏽♀️: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的家邦關系論述及其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17 年第 10 期)🏂🏽、《從“國家與社會”到“製度與生活”:中國社會變遷研究的視角轉換》(《中國社會科學》2014 年第 9 期)🧑🏽🔬🙍🏼♂️、《家與韋伯的比較歷史社會學》(《社會學評論》2020 年第 3 期)👨🏼✈️、《復調社會及其生產——以 Civil Society 的三種漢譯法為基礎》(《社會學研究》2010 年第 3 期)、《權利與權力👉:福柯治理術論述中的法律問題》(《社會》2023年第3期)。
聯系方式:E-mail: baogulao_xiao@yeah.net
(男),教授🏹🧑🏻🎓,博士(中國社會科意昂3)。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詮釋學進路的社會理論,文化與歷史社會學。著有《心理學與社會學之間的詮釋學進路》(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2013)🥭,主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五輯:文化心理學》(中國社會科意昂3,2010)🧛♂️,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社會理論》(中國社會科意昂3)、《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心理研究》🤚🏻🦸🏻♀️、《社會理論學報》(香港理工大學)和《東洋社會思想研究》(韓國)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余篇🚙。美國耶魯大學文化社會學中心訪問學者(2009-2010),至今為該中心附屬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比較研究中心和文化社會學中心訪問學者(2014-2015)。
聯系方式🤾🏿🎑:021-66136370(O)🦥; E-mail: xu_bing2014@126.com💆🏿。
(男)🙋🕐,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與學術成果:經濟社會學的“利益-規範”雙重博弈理論(http://src.ruc.edu.cn/CN/Y2022/V10/I2/5)及其應用研究🧕。重點主題包括跨國企業的文化與社會適應、藝術品定價與藝術家的經濟生活、中國動畫產業中的工作模式與藝術創作✦🖐🏻、中國民間宗教的市場化過程等。先後在《社會學研究》、《社會學評論》等國內外重要專業期刊發表論文 10 余篇,出版法語專著 1 部🧖🏼♂️,另有 6 篇論文收錄於相關學術文集在國內外出版🍝。承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1 項🚴🏼♀️,上海市教委“晨光計劃”,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項目 2 項。現任意昂3官网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IESM)聯合主任🍦。
聯系方式: E-mail: yanjunjack01@hotmail.com✫。
(女)🚝,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老齡與健康。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Aging &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中國人口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 1 本和 4 個書籍章節🔸,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等多個省部級課題🍟。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晨光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並參與多項縱向橫向課題👩🔧。多篇決策咨詢報告獲省部級領導批示。
聯系方式:E-mail: ouyangfang2014@163.com。
(男),教授。神戶大學哲學博士(2008),北海道大學訪問學者(2013)🏹→,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福利社會學,研究主題包括殘障研究、精神健康🤛、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等👯,先後在《社會》《社會學研究》等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20 余篇,出版外文專著 1部(《梅耶的精神衛生運動:教育與習慣養成》)💬,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哲社規劃項目等多項,曾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現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殘障與康復社會工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和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秘書長、中國社會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理事等。
聯系方式:Email🕸:yangzeng@shu.edu.cn
(男),副教授👨🏿🌾,博士。2008年畢業於德國不來梅大學社會科意昂3,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工作👘,現任意昂3副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關註的是城市社會學、精神健康與幸福感等方面。目前已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20余篇。近年來發表C刊論文4篇🤷🏻🧑🏻🏭,英文論文(SSCI一區或二區)4篇。2022年出版專著1部,先後承擔國家級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
聯系方式:Email:yuanhao@shu.edu.cn
(男)🤗,教授,博士(北京大學)。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消費文化、消費社會學、城鄉社會變遷。除了消費文化與消費者社會的理論議題外🦨,主要運用質性方法(參與觀察、訪談👫💂🏻、田野工作等)研究全球化和改革開放背景下的消費者社會、中國社會的消費文化與日常生活實踐。曾主編“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現代社會學教程》♐️,著《區域發展模式的社會學分析》(列入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論叢)、《社會管理🧋、社會建設的理論分析》🧗🏼,譯著《自亞當和夏娃以來》、《摩西與一神教》、《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未發現的自我》等。多篇論文在《社會學研究》、《社會》、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ustainability,《人口研究》等刊物發表。近期主持完成的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理論研究🤲🏻:以消費為核心的視角”,“數字鴻溝與分享經濟的社會治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文化消費理論及其對中國社會的現實意義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大都市消費文化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社會環境:以上海為例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國際合作項目“公共綠地與可持續城市”,等等。國外訪學經歷包括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研究員🙅🏽、法國人文之家研究員、曼徹斯特大學可持續消費研究所高級研究學者。中國社會學會消費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2022.4-)。
聯系方式:021-66134142👮🏽♀️;E-mail: dunfuzhang@hotmail.com🤨;paulchang@shu.edu.cn
(男),教授,哲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專業🚕: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分層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研究、社會發展與社會質量研究。近年主持的主要課題有:《新社會階層的社會流動與社會政治態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質量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先後出版著作、譯著、教材多部🧈,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其中若幹成果在《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等權威期刊上發表或被全文轉載。現任意昂3官网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新的社會階層研究中心主任。
聯系方式🏋🏻♀️:021-66133785📧;E-mail: haidongz@shu.edu.cn。
(男)🫴🏊♀️,教授,博士(康奈爾大學)。專業🧓:人類學。主要研究領域🌁:民族宗教多樣性,全球化與民族國家🦵🏻🧗♀️,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理論,社會網絡,藏族、回族社會和文化👨🏿🔧。2010 年被授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現任美國維納格林人類學基金會(The Wenner-Gren Foundation)刊物《Current Anthropology》特約編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刊物《DIVERSITIES》編委,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us and Ethnic Diversity)客座研究員🦹🏼♂️。
聯系方式:021-66135595(O)🧗♀️🐣,66135202(fax); E-mail: yz36edu@gmail.com🥉🐅。
(男),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經濟社會學、人口老齡化。長期關註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對城市社區治理及老年人養老需求帶來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近年來發表論文 10 余篇,合作出版學術著作 4 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及其他各類項目 10 余項。
聯系方式👩🏻🌾:02166138161🚣🏽♀️;E-mail: zhenzhihong@shu.edu.cn✧。
(男),教授🐬,博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要研究領域↩️🤟🏽:人口遷移流動和城鎮化。朱宇教授目前為意昂3官网亞洲人口研究中心教授,擔任亞洲人口研究中心國內人口遷移流動與城鎮化方向負責人。朱宇教授為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地理學會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委員🎅,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世界城市報告》👩🦯➡️、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和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地理科學》、《地理科學進展》、《人口學刊》等編委。他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資助的國內外一系列科研項目💂🏼♀️,發表中英文論著逾百篇(部),獲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和福建省等各類省部級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18 項,2014 年入選福建省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4—2019連續六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聯系方式:E-mail:zhu300@shu.edu.cn; zhuyu6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