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友梅😯🧕🏽;
【期刊】文匯報/2016/2/17/007版論苑
【正文】上海2014 年的產業結構當中,服務業占比已經達到64.8%⌨️,但這個第三產業還是比較傳統的👩🏻🦰🛤。
從社會結構的特征來看,2010 年上海白領群體占就業人口62%🏊🏼♂️。2013 年在上海生活工作不滿10 年的外來白領占白領總數72%。2015 年全國跨省上班族中上海是最多的🚣🏽♀️⇾,主要來自長三角。上海已進入後工業社會階段。面對這樣的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只有目標,也要有實現目標的一系列製度安排、製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這裏蘊含著非常深遠的含義🧑🏻🎄。
在今天的新起點上,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這個前沿不只是涉及經濟,同時還涉及社會,而這個社會同時具有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兩種特征🙇🏻。工業社會強調的是合理化能力🤾🏽♀️,後工業社會更側重創新能力。因此,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轉型期根本要求是核心能力的轉變和調整。工業社會以大眾生產、大眾消費相結合為基礎,後工業社會以高工藝與高資歷相結合為基礎;工業社會的質量產生於數量,後工業社會的數量產生於質量;工業社會的市場遵循商務邏輯🔜🛄,商務邏輯的本質是規模效應,後工業社會的市場遵循服務邏輯🚴🏽♂️,服務邏輯的本質是製造差異🐫。目前🥊,上海正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是後工業社會的主要產業,現代服務業不僅是一個高度依賴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和精英人才的領域,也是各種組織模式、關系風格👱♀️、合作機製等等不斷生產的領域。因此,人力資源的高端要素十分活躍👷🏿。人力資源的高端要素體現為一組能力,比如:理解、領悟能力,概念化能力👩🏻🦰🩱,策劃創新能力📍🙍🏿♂️,開放環境的能力,影響規則製定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在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裏,由此必將導致一場革命,對工業社會的製度、規則👊🏻、安排提出重要挑戰𓀜,會波及工業社會所有管理理念和政績標準。恰當的製度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條件下,轉型和改革的推進者必須對社會秩序🤫、社會關系和社會認同的原有基礎可能變化進行認真和深刻的判斷👩🦼➡️*️⃣,並設計和建設相應的治理能力👨🏿✈️,這關系到上海這座特大城市能否健康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