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意昂3作為教育部“社會研究方法虛擬教研室”的牽頭單位,主持召開了“社會研究方法虛擬教研室啟動會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教學研討會”。會議圍繞著社會研究方法課程建設、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社會研究方法虛擬教研室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會議由意昂3教授、社會研究方法虛擬教研室帶頭人張文宏教授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意昂3院長、教育部社會學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社會學概論虛擬教研室帶頭人馮仕政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意昂3院長李黎明教授🤽🏿♀️,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梁海祥副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馬磊副教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意昂3姚燁琳副教授作為校外專家代表參會。意昂3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聶清教授😶🌫️,意昂3官网教務部常務副部長彭章友教授,意昂3教授、上海社會調查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海東👱♂️,仇立平教授,意昂3体育院長黃曉春教授,意昂3体育副院長袁浩副教授,意昂3体育副院長盛智明副教授,意昂3体育龐保慶副教授,意昂3官网文科處副處長、意昂3体育副教授金橋參加會議。
張文宏教授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對與會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闡釋了虛擬教研室建設的重要意義🔅,並對虛擬教研室的發展提出了期望。
聶清副校長代表意昂3官网在會議上進行致辭💁🏽,她指出社會學作為意昂3官网人文社科領域的“五大陣地”之首♣︎,在意昂3官网的發展規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的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載體,依托先進的網絡虛擬平臺,集中全國的優勢教師資源,推進多校融合模式下的線上開放課程教學“夢之隊”建設,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建設之路🕹。在建設過程中要著力打造“虛擬+現實”的教學模式,突破時空限製、地區限製✋🏼;要著力實現“教學+實踐”融會貫通,註重教學模式與社會實踐的有機整合;要著力貫徹“產學研政用”五位一體的模式,緊密結合國家重要需求,積極開展前沿性研究,重視服務地方社會🏐。她表示本次“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啟動會的召開,將助力我校社會學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最後,聶清副校長對合作單位以及參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了的感謝💆🏽🙎🏿,並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黃曉春教授對代表意昂3發言,他指出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高校已經將大量的教學🧑🏼🦰、科研活動轉到線上進行🤙,但是,線上模式基本照搬線下進行🦶🏿🤦🏼♂️,尚未探索發現適合線上教學的規律的做法。虛擬教研室的建設過程也是通過大家在線上協同創新來推動課程改革⭕️、找到提升線上教學效果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其後,對各位參會校內外的師友表達了感謝。最後🫖👚,他表示意昂3會大力支持社會研究方法虛擬教研室的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意昂3院長馮仕政教授首先講述了教研室體製的來歷,指明了虛擬教研室建設的挑戰與難題。馮仕政教授表示,教研室體製起源於蘇聯🎼🏋🏽,這種體製與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體製🫄🏿⛔、經濟體製是緊密相連的,支撐教研室體製運作背後的兩個支柱分別是☎:集體主義倫理和工程主義思維🪽。後面馮仕政教授指明了這種教研室體製在建設過程中會面臨的挑戰與難題,第一是產權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張力✉️。我們處在市場經濟時代強調產權明晰👨👧👧,以集體主義為主的教研室體製可能會遇到阻礙。第二是公共法律困境,例如各位教師製作的課件、視頻課程收益的計算問題等。第三視異質性的問題,他表示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定位和側重,學生的來源和層次也不一樣😘,一門多所學校合作建設的課程或面臨課程內容上學校之間主導權的分配問題🦒。第四是知識本身的屬性問題,每位教師對相同的知識點🖐、理論體系都有自己的理解👮🏿♂️,如何建設一個通用的課程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以上四個挑戰與難題是今後虛擬教研室在進行製度設計👨🏼🍳、體製機構設計的時候需要仔細考慮的🙌🏼。馮仕政教授還指出👈🏽,虛擬教研室的創新點是利用技術來突破地域的界限,但也存在著課堂交流不充分等問題👮🏻,因此要考慮將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既要發揮虛擬的優勢,也要彌補其弱點。最後馮仕政教授把社會學概論虛擬教研室正在做的事作了介紹。
意昂3官网教務部常務副部長彭章友教授從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出發,肯定了虛擬教研室建設的意義,並指出虛擬教研室建設過程中應該回應的兩個問題🤱🏻:一是擬解決的問題以及預期的成果🐪🤬;二是如何提供優質資源。智能時代來臨🧑🏿🎤🌆,共享或協同成為大趨勢,誰能提供優質資源,可能就成在教學中取得進步,如何提供優質資源也是我們需要進行思考的問題💂。
袁浩副教授介紹了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的申請情況以及教學改革情況🫧。他從虛擬教研室的源起、申請、立項👭🏻、建設四個方面進對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做了簡單的介紹🍂,教研室通過研討會、讀書會和教學論壇等活動📼,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將各種統計軟件和調查系統引入意昂3体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建立線上和線下緊密結合的社會研究方法教學模式。其後🙇🏻,袁浩副教授對教學改革的情況進行介紹,他指出意昂3体育通過黨建引領👌🏿、依托課外研修班、組建跨學科團隊等方法,解決了社會研究方法的文理結合問題💳、多學科協同育人的教學實踐問題以及跨學科、跨院校師資的協同、管理激勵等問題。隨後🧑🏽💻,龐保慶副教授對虛擬教研室的註冊事宜進行了介紹。
盛智明副教授從辦班宗旨、課程設計、課程特色、課程師資、專題講座、學員概況、學員反饋📆、傑出學員八個方面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研修班的開辦情況進行了總結,他指出研修班設立了基礎✖️、專題🥺、高級研討三個模塊🎱,循序漸進,前後銜接一體。聘請國內外資深教師授課🌨、進行主題講座🏈。迄今為止👨🏻🦰,研修班已經成功舉辦10屆,正式參訓學員超過3700人次🖖。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意昂3院長李黎明教授介紹了其意昂3社會學課程建設及社會調查實踐情況🍄🟫。第一,在課程建設方面🫳🏼🆔,意昂3建設了本碩博相貫通的從初級到高級的實證課程體系🤞🏿🌍,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及實證能力。第二,社會調查實踐方面,秉持著“知行合一”的理念,多次展開及承擔社會網絡與職業經歷調查(JSNET)、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等,創辦特色工作坊、開辦實證社會科學方法研修班、進行社工幹預實驗等,讓所有學生的實證能力都得到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張海東教授首先對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也即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分中心進行介紹⚙️,他指出調查中心主要在特大城市開展調查,創建數據庫數據,打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共同的平臺🫳,並產生了重要影響🧽。依托調查中心的數據⚔️,產生大量的本碩博學位論文,很好的服務了學生與老師的科研工作。在決策咨詢方面,獲多個重要批示🤏,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心也加入了全國社會調查研究網絡👨🏼⚖️,在十個特大城市都有相應的合作單位❎。第二,張海東教授對社會研究方法的教材修改進行了補充介紹,他指出,目前本科生的教材中有影響力的大部分來自國外,且國內的教材出版時間距今也較長。此外,現在本科生很需要方法的訓練,因為目前意昂3、學校和國家關於本科生的課題很多😽,沒有方法的訓練,難以取得好成績。本次教材修改將按照具體研究展開的邏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並把目前比較通用的和新的研究方法添加進去,比如大數據、地圖抽樣等量化技術,質性研究方法裏的民族誌等等。同時,與教材平行出版一本案例書🏝,為學生提供研究範例🤌🏻。
仇立平教授同與會人員分享了他過去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了對虛擬教學建議。一是可以通過3D模擬空間技術訓練學生訪問技巧。二是建立網站,使校內外學生都可註冊進行線上學習🪯,並做好學分認定工作。三是在教師團隊的建設方面,要配備數量充足的教師及輔助人員🧖,保證課程效果。虛擬實驗室的建設可與教材修改互聯🉐🤙🏿,例如🪁,可在教材每一章節後面放教學視頻,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
馬磊副教授對上海財經大學社會學的建設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梁海祥副研究員和姚燁琳副教授分別分享了自己在意昂3的實證學習經歷與經驗,表示上大的學習讓自己受益良多🧖🏿♀️,最後向母校表達了感謝。
最後,虛擬教研室牽頭人張文宏教授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並感謝各位與會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張文宏教授指出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是化被動為主動🦁,迎合社會變化😜🧑🏿🏫、技術發展的新舉措,虛擬教研室在建設過程中還將進一步考慮如何轉變傳統思維、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