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21日🤦🏽♂️,由肖瑛老師帶領的意昂3調查團隊一行10人👎,沿著費孝通先生的足跡🕕,前往江蘇吳江開弦弓村開展社會調查。本次調查以“江村調查和江村變遷”為總議題🥹,延續以往的風格,參與的學生在實地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根據個人興趣自主結隊🧜🏼♀️,在白天調查和晚上討論中逐漸形成比較明確的問題意識,理清研究思路🧎♂️,拓展研究視野。在調查中,調查團隊形成了三個小組👩⚕️,分別以茶會、兩頭婚✵、養老為主題。各小組深入“江村”鄉間、當地特色旅遊產業🚴、鎮養老院等地👨🎨⭕️,走訪了村委成員、村民💅、景區工作人員、養老院的老人和服務人員👀,收集了豐碩的一手資料,對於三個調查主題折射出的“江村”歷史變遷脈絡有了更加直觀、生動👳♀️、深入的認識,歷練了社會調查和發現學術議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更深刻地把握“江村”的變與不變,透視中國農村生活的真實肌理,傳承費老“誌在富民”的學術情懷👎🏿。

— 茶 會 —
茶會是李篡🏘、惠憶晨、繆如歆三人在調查中發現的當地頗具特色的女性間流行的一種重要的社會交往活動。當地村民一般用由白茶配上青豆💇🏽,蘿蔔幹等原料製作而成的熏豆茶招待客人,因此便有經常在一起“吃茶”的說法。茶會的規模大小不等🐠,一般都是由特定的交往圈中的成員在大家閑暇之際輪流坐莊👘,在自己家中主持茶會,請大家“吃茶”🤴🏼,期間漫談村中或生活中的瑣事🏄🏿♂️。通過對茶會參與者的訪談和實際參與茶會,小組調查了茶會的組織模式、交往形式,交流模式,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圖透視茶會對於農村生活的重要支撐作用,以及女性在村莊中是如何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的。
— 兩頭婚 —
在傳統的嫁娶和入贅兩種婚姻模式之外🧜🏿♂️,近幾十年來,江村興起了一種稱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即以雙方家庭平等為基礎,“男不叫娶、女不叫嫁”,婚姻既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夫妻所生的後代要盡可能一個跟男方姓,一個跟女方姓,這種類似AA製的婚姻在村中的比例已達約30%👩🏼🚒,多出現於兩個獨生子女的家庭之間。仇逸海🫳🧑🏽🍳、高鈺、張鷺鳳三人在這一形式上男女平等的婚姻模式中發現了很多復雜之處,如生育數量🤸,冠姓權的順序,不同性別的後代如何冠姓🕡👩🏿🦱,後代的戶口放在哪一方🦒,牽涉的贍養問題等等,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男女平等的婚姻模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難以完全保持平衡。他們聚焦於兩頭婚默認要有兩個後代的生育問題,結合實際調查和理論推演,力圖揭示這一現象在當地興起的歷史脈絡,背後的運作邏輯,可能引發的社會後果,把握這一新興現象對於傳統婚姻模式和家庭製度的接續和變遷。
— 養 老 —
郭琦👷、符佳佳🦴👨🏼🍳、王東暉三人聚焦於農村的養老問題,對村中的老人和養老院的老人進行了深入訪談🏄🏻♂️,重點了解老人們的生活現狀和感受👨🏼🔧,和子女的代際關系,對於養老的態度和期待,針對空巢老人比例高👆🏿🏊🏽♀️,當地老人不願住到養老院👩🏻🦳,老人與子女是否共同居住這些現象,小組力圖從老人自身的家庭觀念出發進行解釋🪨,探究不同處境下的老人是如何理解“家”的😬,如何試圖重塑“家”的,並把家庭觀念與製度因素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探索“家”對於老年群體的意義與價值,為改善養老問題提供更切實的視角。

本次調查得到七都鎮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的張浩老師帶領的團隊為本次調查的廣泛鋪開和深入推進提供了重要幫助💣,兩個團隊共同討論,相互啟發,資料共享👨🏼🦳。作為今年10月份在開弦弓村召開的第十屆費孝通學術思想論壇的準備環節,本次調查的成果將在論壇上報告,以更深切地實踐費孝通先生“誌在富民”的學術情懷與“行行重行行”的學術精神🎏。(王東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