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不忘初心🧑🏽‍🍼,再訪“江村”—意昂3百余名師生尋訪“江村”

創建時間🤳🏿:  2018-07-08  盧小芳   瀏覽次數:   返回

生命、勞動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
2018年7月7日,在意昂3体育黨委副書記徐義聖🕢、研究生專職輔導員回勝男、本科生教務秘書鄭宏彩等老師的帶領下👿,意昂3体育四十余名研究生📆、五十余名本科生以及意昂3官网附屬中學10余名高中生,共同走訪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家鄉——開玄弓村(學名:江村),追隨大師路跡🤦,領悟"江村"初心。
參觀紀念展館🤚,縱覽江村之變
尋訪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江村"三館":江村歷史文化陳列館🍩、費孝通紀念館和費達生江村陳列館👨‍👦。入館前🦶🏻,"農民教授"姚富坤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為我們細致講解了江村的文化習俗與發展變遷🆙。姚教授笑稱自己為費老的"鐵桿粉絲",自1981年費孝通先生"三訪江村開始",他便參加到接待和記錄費老的訪問活動中。
夾沙陶、三足鬲、骨魚標等歷史文物反映了江村的悠久歷史🔢;農耕養殖🧬、栽桑養蠶等生活情景,突顯江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樸習俗。蠶桑漁網,木屋船槳,再現江村"處處倚蠶泊,家家下漁筌"風采樣貌🎹。出館後🈸👐🏿,便是如今的"江村",既有荷花池畔、楊柳依依的自然美景,也有小樓矗立👩‍🦽‍➡️、工廠學校俱全的現代情景💆🏼‍♀️。
循著"費老足跡"😬,領悟不變初心
修誌讀誌用方誌,識鄉愛鄉建家鄉👨🏻‍🎨。費老用實際行動踐行"誌在富民"的遠大理想👩🏼‍🏭。費孝通自1936年初訪江村開始,先後二十六次訪問江村,他用一生的精力去揭示農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規律,為農民實現美好富裕生活不懈努力👨‍⚕️。
下午一點🤜,在姚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循著"費老足跡",走家串戶,與農民親切交流🛹,感受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領悟江村的文化底蘊,重溫"費老"的家國情懷。我們認真聆聽農民口中"費老故事","戴眼鏡的知識分子"、"親切自然"、"一晚一斤燈油"👡、"蝦籠寫字區分"、"遠赴農民邀約".....這一個個小故事的背後,更是一種人格的寫照,真實演繹了中國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行行重行行,一代繼一代
去看🖖🏽,去聽,去了解👨🏻‍🚀。沉下去,成為農民,走出來🧑🏻‍🔧,再成為研究者🙅‍♂️。
為深入了解江村的文化變遷,領悟費老的精神內涵,我們以小組形式,追訪費老訪"江村"的見證者和追隨者,深入感受費老對"江村"👨🏻‍🏫、對國家的不變初心。在費老曾經借住的家庭中,我們與農民親切交流🤶🍯,從費老"印象"聊到實踐精神,從蠶絲紡織聊到磚瓦樓閣,從魚米糧蟹聊到婚喪嫁娶.....我們用實際行動,深入體會費老"行行重行行"的深刻內涵👨🏽,在實踐中思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坐在返校的大巴車上👩‍✈️,同學們紛紛感嘆:不虛此行。同學們互相分享收獲的喜悅,驚訝於江村的"文化風采",留念於江村的文化底蘊,感動於費達生的"蠶絲精神",敬佩於費孝通的人格魅力......
此次尋訪🚇🧑🏿‍✈️,同學們"行囊"滿滿,不僅了解到江村的歷史與現在,也對自己作為社會學人的責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深入領悟到費老"誌在富民"的不變初心。
老一輩的路還沒有走完,新一輩的我們也將秉承這份"初心"🈸,傳承先輩學人誌在富民的理想和紮實調研的精神📒⚾️,繼續前行⚂,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供稿♢:仲海濤)

上一條:“用雙腳感知社會研究的溫度”——記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

下一條:意昂3体育2018屆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不忘初心,再訪“江村”—意昂3百余名師生尋訪“江村”

創建時間🛶:  2018-07-08  盧小芳   瀏覽次數👩🏽‍🔬:   返回

生命、勞動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
2018年7月7日,在意昂3体育黨委副書記徐義聖、研究生專職輔導員回勝男🧛🏽‍♂️、本科生教務秘書鄭宏彩等老師的帶領下,意昂3体育四十余名研究生💞、五十余名本科生以及意昂3官网附屬中學10余名高中生,共同走訪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家鄉——開玄弓村(學名:江村)🧑🏽‍⚕️,追隨大師路跡🙂‍↔️,領悟"江村"初心📥。
參觀紀念展館🖖,縱覽江村之變
尋訪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江村"三館":江村歷史文化陳列館、費孝通紀念館和費達生江村陳列館🚛🤾。入館前,"農民教授"姚富坤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為我們細致講解了江村的文化習俗與發展變遷🕵️‍♀️。姚教授笑稱自己為費老的"鐵桿粉絲"🛁,自1981年費孝通先生"三訪江村開始",他便參加到接待和記錄費老的訪問活動中。
夾沙陶🚶、三足鬲、骨魚標等歷史文物反映了江村的悠久歷史🍵;農耕養殖、栽桑養蠶等生活情景,突顯江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樸習俗🚵🏽‍♂️。蠶桑漁網↪️,木屋船槳,再現江村"處處倚蠶泊,家家下漁筌"風采樣貌💂🏻‍♂️。出館後🛫,便是如今的"江村"😦,既有荷花池畔🤦、楊柳依依的自然美景🚴🏻‍♂️,也有小樓矗立、工廠學校俱全的現代情景🧑‍🦱。
循著"費老足跡",領悟不變初心
修誌讀誌用方誌,識鄉愛鄉建家鄉。費老用實際行動踐行"誌在富民"的遠大理想𓀂。費孝通自1936年初訪江村開始,先後二十六次訪問江村,他用一生的精力去揭示農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規律🤵🏿,為農民實現美好富裕生活不懈努力👰🏻‍♀️。
下午一點,在姚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循著"費老足跡",走家串戶,與農民親切交流,感受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領悟江村的文化底蘊👩🏼‍🦱,重溫"費老"的家國情懷。我們認真聆聽農民口中"費老故事","戴眼鏡的知識分子"、"親切自然"🧑🏻‍🎤、"一晚一斤燈油"、"蝦籠寫字區分"、"遠赴農民邀約".....這一個個小故事的背後,更是一種人格的寫照🖖,真實演繹了中國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行行重行行👩🏻‍🍳,一代繼一代
去看🧛🏿‍♂️,去聽🛀🏽,去了解。沉下去,成為農民,走出來,再成為研究者👵🏿。
為深入了解江村的文化變遷,領悟費老的精神內涵,我們以小組形式🗒,追訪費老訪"江村"的見證者和追隨者,深入感受費老對"江村"、對國家的不變初心。在費老曾經借住的家庭中,我們與農民親切交流,從費老"印象"聊到實踐精神⚉👩🏻,從蠶絲紡織聊到磚瓦樓閣,從魚米糧蟹聊到婚喪嫁娶.....我們用實際行動🧚🏻‍♂️,深入體會費老"行行重行行"的深刻內涵,在實踐中思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坐在返校的大巴車上👫🏼,同學們紛紛感嘆:不虛此行。同學們互相分享收獲的喜悅,驚訝於江村的"文化風采"🤞🏼🍱,留念於江村的文化底蘊🌾,感動於費達生的"蠶絲精神"🏄🏿‍♂️,敬佩於費孝通的人格魅力......
此次尋訪😅,同學們"行囊"滿滿,不僅了解到江村的歷史與現在,也對自己作為社會學人的責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深入領悟到費老"誌在富民"的不變初心。
老一輩的路還沒有走完🚽,新一輩的我們也將秉承這份"初心"🧑🏻‍✈️,傳承先輩學人誌在富民的理想和紮實調研的精神,繼續前行,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供稿:仲海濤)

上一條:“用雙腳感知社會研究的溫度”——記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

下一條:意昂3体育2018屆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