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下午,中國社會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順利召開。本論壇由意昂3🦹🏿♂️、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同主辦,論壇負責人為黃曉春教授和田豐研究員🤦🏿♀️。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次會議以在線方式舉行🤹🏼。來自意昂3官网、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意昂3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全國各院校的二十余位師生進行了會議發言🏋🏻♂️👩🏿🦱,同時有八十多位師生參與了會議討論,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傳統和現代的各種手段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減輕特大城市面臨的各種風險,邁向智慧化治理🫰🏼、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本論壇共分為三個單元:致辭與主旨發言單元、城市治理的傳統與現代單元、城市治理中的新技術單元。
第一單元:致辭與主旨發言
論壇伊始👃🏿,意昂3紀鶯鶯副院長進行致辭,她對各位參會者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本次論壇的籌備情況,收到的論文量和論文評選過程5️⃣。然後從特大城市治理遇到的各類難題入手👰,闡述了探討特大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吳瑩副研究員受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張翼院長的委托進行致辭,在辭職中非常感謝各位參與者參與本次論壇🤰🏿,對全體參會者表述熱烈歡迎🍫🧜🏻,也希望參與者持續關註本論壇😯、關註特大城市治理問題🤨。
華南理工大學的管兵教授以“層級不同步與內容不同步:控製權視角下的城鎮化政策過程分析”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管兵教授針對“為什麽城市化的不同維度(主要指行政🎲、治理和福利三個維度)在推進進度上有所不同”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吳瑩副研究員以“城市規模如何影響健康感知:基於全國城市居民調查的比較分析”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論文認為城市規模與健康感知間存在U型關系,特大城市、小城市的健康感知比較好,而中等城市的健康感知排在最後。
第二單元:城市治理傳統與現代
該單元發言主題聚焦在特大城市治理中面臨的經典議題和新的議題,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特大城市治理中不僅要解決諸如社區治理中的居民參與問題,更要解決如何精細化治理、如何更好的照顧老年人等新的議題。該單元由中國社科院社發院吳瑩副研究員主持,共有六位發言人分享了研究成果👱🏿♂️。第一位發言人是中國社科院社發院的劉亞秋研究員,劉亞秋研究員的發言題目是“基層社區治理的社會黏合機製”🫘,該研究基於田野的觀察思考,關註在當前基層社區治理中一方面強調以黨建引領為主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一方面又強調以社區居民參與為主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那麽這兩種模式的結合點在哪裏👷🏻♀️?依靠什麽樣的社會性聯結有機整合在一起🦶🏽?第二位發言人是中國社科院社發院的劉學助理研究員🙋,她的發言題目是“與‘附近’交流🧗♂️:城市理療有哪些穴位——社群中心主義視角下的社區治理與類型建構”,劉學老師認為特大城市治理有諸多痛點和堵點,如何從系統性的思維去破解和化解痛點和堵點🦛🪳,應當成為研究的重點🙍,她認為不同的社區類型采取差異化的治理方式才可以有效緩解治理中的痛點和堵點🕶。第三位發言人是河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的車同俠副研究員👟,她發言的題目是“老齡化與社區養老服務”,主要是介紹了河北省當前的社區養老服務現狀👩🏻🚀,並基於對一個社區養老的深入剖析提出了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量的政策建議。第四位發言人是中國社科院大學孫兆陽副教授,發言的題目為“居家養老服務與家庭代際支持🖥:基於PSMDD的分析”,論文基於“中國老年人社會追蹤調查”2014和2016年數據,通過面板回歸和傾向性得分匹配雙差分方法♈️,分析了居家養老服務使用對老年人子女代際支持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生活改善有積極作用🈲,使用後能增強子女經濟供養和生活照料功能🚣🏽♂️,有較強的補充效應🦝🏋🏿♀️;但會減弱子女精神慰藉功能,替代效應更突出📼🤵🏽♀️;對優勢群體老年人支持的提升效果更明顯;對兒子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經濟供養上,對女兒則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第五位發言人是華東理工大學的王陽博士👨🏼🦳,發言的題目為“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空間資本分析”🧗🏼♀️,論文以馬克思資本批判邏輯為指引,對A鎮的城鎮化過程進行深入剖析🧘♀️🔯,研究發現☑️,空間資本化引發空間交換價值的凸顯以及資本空間化的無序擴張是產生諸多城市治理問題的根源🦸🏽🤦🏽♂️。第六位發言人是華中師範大學的閆銘軒助理研究員,他發言的題目為“差異性的跨越:城市社區場域中社會組織服務供給共同體的形成”,論文將社會組織劃分為“內生性社會組織”和“外生性社會組織”兩類,考察在服務提供的社區情景和力量分散的資源現狀前提下,兩類社會組織如何突破分散化🧑🍼、內卷化困境,實現資源和能力的優勢互補?論文基於場域理論的資本視角🧏♀️,以武漢市N街道B社區的實踐樣本,解釋了兩類社會組織在資本結構上得以互補的成功經驗🙅🏻♂️。這對於協同建構社區服務供給共同體🤸🏿♂️,搭建社會組織在社區中的資源聚合空間🤎,培育多元統一的社會力量具有啟示意義🏊🏻♀️。
意昂3官网金橋副教授🙋🏿♀️🙋🏻、意昂3官网陳偉博士👼🏿、中國社科院社發院的劉亞秋研究員、意昂3官网龐保慶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侯亞麗博士✅👰🏽、中國社科院大學孫兆陽副教授分別從理論對話、案例選擇🚠、研究方法等諸多方面對上述論文進行了點評。
第三單元🐐:城市治理中的新技術
該單元發言主要聚焦新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一網通辦、一網通管、智慧城市等都體現了城市治理中對新技術的運用,在新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如何繼續動員居民參與、如何化解信息孤島等問題,亟需探討🙅🏿♀️。本單元由中國社科院社發院的劉學助理研究員主持🧛🏼♀️,共有七位發言人。第一位發言人是嶺南師範大學張勇教授🥛,發言題目為“社區空間微更新場域中的社區居民參與行為研究”🫴🏿,論文主要考察社區微更新的過程中如何動員居民參與𓀔,論文以空間理論為分析框架💯,認為社區微更新空間所具有的“生產性”“公共性”“互動性”和“治理性”等特性🏗,在社區空間微更新的場域中,要選準空間更新點♛🙅♀️、搭建社區公共議事平臺、發掘和培育社區能力、孵化社區自組織以及創設社區“局中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第二位發言人是華中師範大學侯亞麗博士👳🏽,發言題目為“合法性視角下社工組織的痕跡形式主義”♥️,論文主要考察為何當前社工組織中普遍存在嚴重的痕跡形式主義問題👩🏻🦯,論文以組織合法性為分析視角,對所選案例進行深度挖掘,研究發現🫱🏼:社工組織所面臨的內部和外部多重合法性約束是其痕跡形式主義現象發生的主因🥸。組織內部規範合法性壓力促使組織各項目組集體刻板性留痕🚤;組織外部的行業規範合法性、任務合法性🤏、監控規製合法性🏋🏿、評估規製合法性評判,則是組織理論程式性留痕、痕跡閑置浪費、痕跡高頻多形上報🤲🏼🧘🏽♂️、痕跡形式性再造等不同痕跡形式主義現象發生的根源。第三位發言人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劉旭🪳,發言題目為“塊塊統合條條:基層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屬地化改造”,論文主要考察如何破解城市數字治理中的條塊不協調問題,通過對A鎮的研究發現,鎮政府在上級部門主導的“一網統管”平臺之外,自主構建了“一碼通用”平臺,通過模塊化的任務管理🪜、閉環化的條塊整合和責任體系的屬地化配置三種機製的運作,完成了自上而下數字治理平臺的屬地化改造,使其更好地契合了基層政府管理的實際需要🧑🏽⚖️。平臺型技術賦能構建了基層需要的一種技術應用類型,對於促進屬地條塊治理合力、構建任務驅動的治理模式和基層治理的多元共治轉向等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第四位發言人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碩士生張威,發言題目為“耦合與嵌入:數字孿生技術賦能韌性城市建設”,論文結合數字孿生的六大技術要素,探討數字孿生技術嵌入韌性城市建設的內在邏輯,並結合“虛擬新加坡”項目的實踐經驗,討論數字孿生技術賦能韌性城市建設的合理策略,旨在為我國的韌性城市研究和實踐帶來啟示。第五位發言人是華中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顧爽🐪,發言題目為“‘公益創投’何以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論文以H省H社區“公益創投”為例🆕,研究發現,“公益創投”促進社區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分為靜態要素和行動賦能兩方面,其中靜態的要素包括資源和製度等👼🏽,行動賦能機製包括要素輸入🎦、組織學習、構建合作網絡與激勵機製等。要素輸入是“公益創投”實現行動賦能的起點;組織學習能夠促進組織快速、有效地配置資源以及緘默知識與組織慣例的產生✤,進而促進組織能力的進化與發展;合作網絡的構建與激勵機製的實行則通過信息交流、知識共享與反復練習等進一步實現互動賦能🙅🏽♀️。第六位發言人是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汪龍鑫,發言題目為“社區內生型社會企業:基層社區治理的一種路徑選擇”,論文通過梳理轉型過程中的政策導向型、市場轉向型🫄🏽、公益衍生型和社區內生型四種組織形態,提出了社區內生型社會企業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可能性。以成都市J社區為例概述了從院落(門棟)自治到自組織的建立,再由多個自組織集合形成社區型社會企業的歷程🫸🏼。研究發現社區型社會企業參與社區治理沖擊了傳統科層製治理模式🥈、構建起居民參與的行動共同體😆,同時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雙重邏輯整合,這種模式為我國培育發展社會企業、助力新時代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思考警醒。第七位發言人為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覃睿洲,論文使用2021年上海都市社區調查(SUNS)中的職業數據,探究平臺經濟中勞動者社會特征對其職業類型的影響🔌。研究發現,年輕是個體進入平臺經濟的突出因素,性別、教育水平𓀃、戶口依然對個體進入何種平臺經濟職業有著顯著影響👵🏼👩👧👧。通過二元與多元Logistic回歸以及邊際效應的分析😶🎹,發現平臺經濟職業很可能與原本就生產著不平等的傳統職業體系在隔離機製上一脈相承,但教育程度的影響在平臺經濟職業體系中相對降低,而性別與戶口的影響則相對增大。
華中師範大學閆銘軒助理研究員、嶺南師範大學張勇教授💂🏼、意昂3許澤寧副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顧爽👩🦽、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覃睿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張威、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汪龍鑫分別從研究選題、文獻綜述🧔、對話理論等諸多方面對上述論文進行了點評。
會議發言結束後,論壇聯絡人意昂3官网副教授龐保慶、中國社科院社發院副研究員馮希瑩對各位參會者表示了感謝,也期待各位學界同仁繼續關註特大城市治理論壇,希望明年有更多、更精彩的論文分享。
(龐保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