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晚,E樓512室🙆🏻♀️,來自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社會學教授Mark Harvey為上大師生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題為"中國與巴西肉食增加與氣候變化的社會發生學:一個新波拉尼式的視角",講座由社會學系教授張敦福老師主持🤚🏿。
作為埃塞克斯大學經濟社會學及革新研究中心的學者✋🏽,Harvey教授介紹了自己當前的重要研究課題,關於糧食-能源-氣候變化的三難選擇困境。不同的政治經濟體製受到自身包括土地、水資源和能源在內的環境影響並相互作用,Harvey教授就此對氣候變化的社會學意義進行了闡釋。中國與巴西之間新興的地緣政治動力足以證明社會科學的重要性,尤其在於將前文所述的這種互動作為歷史與社會變量進行分析🙋🏼♀️。在巴西與中國,土地的利用、糧食安全和不斷增長的肉類的消費都更加凸顯了國家之間的這種差異➗,卻也存在互相關聯的可持續性危機🧔🏼♂️。其各自獨特的政治體製,伴隨著不同的發展軌跡,很大程度上被極其尖銳對立的土地🚣🏽、水、太陽能和化石能源等環境資源所製約。通過發展新波蘭尼研究方法👨👩👦🧞,Harvey教授進一步論證該研究對於"自然中的經濟地點置換"社會科學式的理解,並強調對氣候變化的應對問題。
次日上午的討論會,就飲食與可持續消費項目及其可能性🩶♞,Harvey教授與張敦福教授引導同學進行了廣泛討論。以飲用水為例,Harvey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他在英國💪、中國大陸、臺灣、印度📖、墨西哥等地的搜集的資料,以及飲用水製造商、政府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相關思考。經過兩位教授的知識拓展👨🏽🔧👨🏻💻,同學們紛紛提出了多種視角與思路🤏🏻,就公共水資源的分配與控製🌐、飲用水產品質量信賴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Harvey教授的報告與討論會吸引了許多師生前來傾聽,其中不乏一些留學生,來自巴西的同學就家鄉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了許多切身體會與深刻認知🏂🏼🧗🏿♀️,參與此次學術活動的許多同學也表示講座不僅開拓了視野🚾,又能接觸到前沿的學術研究,收獲頗豐。(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