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下午一點半💭,美國Randolph College社會學系Daniel Farr教授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作了題為“Gay and Lesbian Portrayal in Commercials(商業中的同性戀塑造)”的講座🙅🏿♂️。講座由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董國禮教授主持,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張敦福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魏偉教授等出席,並與聆聽講座的同學們積極討論。
Daniel Farr教授指出包含同誌現象的廣告出現於多種媒體形式之中,尤其是電視媒體🧑🏼🦰。他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來探討商業中的同誌形象。在早期🎭,主流媒體上的同誌現象並不十分明顯👲,更多的是隱晦的表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商業廣告中開始出現不明顯但以同性戀內容為幌子的營銷模式。這些廣告多以同性戀為戲謔內容,以此來增加看點和笑料👳🏼♂️,吸引人們的眼球🧏♀️。教授提出⚃,這個時期對於同性戀群體的嘲笑是一種“PINK FACE”的行為💂🏿♀️。他解釋道📞💆🏼♂️,這類似於美國歷史上的“BLACK FACE”🔥📘,即白人故意把臉抹黑並模仿黑人的動作來嘲笑黑人群體,而“PINK FACE”亦體現了異性戀主義的霸權。到了2000年以後,主流媒體中出現的同性戀現象日益明顯並且被塑造成可以接受的形象。這種清晰化的表達表明同性身份認同開始出現。
Daniel Farr教授最後還提到,在未來的時代🙎🏿,“PINK FACE”的現象可能會逐漸減少🛳,“酷兒”的身份將會保持下來🎢,並要求被尊重和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