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25日下午,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鄭杭生教授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B417)作了題目為“社會學視野下學術話語權:歷史和現實——以費孝通學術歷程為例”的演講。演講由意昂3官网文意昂3副院長張文宏教授主持👩🏽💼,社會學系主任仇立平教授、陳誌勤副教授⛔️、金橋博士等老師和來自各院系的三十多名本科碩博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演講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以權利和權力——學術話語權的實質與類型為題對學術話語權進行了理論探討。鄭教授在演講中認為🙌🏽,在業界、學科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話語權的體現形式。可以說話語權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話語權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接著,按照理論脈絡,對話語權,學術話語權,“權利”的學術話語權和作為“權力”學術話語權等一些基本社會學範疇進行了梳理。
演講第二部分,從歷史的角度😞⛔,以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歷程為線索回顧了中國社會學百年來爭取學術話語權的歷史進程。嚴復老先生在將社會學以“群學”形式介紹過來時,便將其定義為一門研究社會治亂興衰的原因⇨,揭示社會所以達到治的方法或規律的學問🧔🏿。此後,眾多的老一輩社會學家為中國社會學話語權爭取進行了艱苦和不懈努力。尤其是費老的鄉土社會🧑🏼🏭、差序結構💂🏿♀️、生育製度👐、雙軌政治🧂、文化自覺等,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與範式的提出為中國社會學話語權爭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今天我們要深刻領會和學習費老的精神實質,學習他立足中國現實,觀察中國社會的方法和角度。
第三部分,在回顧歷史的基礎上,鄭教授提出應在理論自覺基礎上🚍👨🏽⚖️,攀登學術話語權的製高點🥞。我們在總結中國社會學百余年發展歷程中獲得重要的啟示,那就是一定要有理論的自覺🧗🏻♀️👨🏼🚒。從而達到“立足現實,開發傳統,借鑒國外👈,創造特色”目標👨🏼🍳,真正破除學術話語權長期被西方壟斷的局面。
報告結束後,師生們針對一些問題🧏♀️🐤,如🤽🏼♀️,“口述史方法在社會學的運用”✍🏻、“如何形成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權”👨🏽🚀、“文化自覺中的中國經驗與視角”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最後,張文宏教授在總結中提出,在全球化歷史背景下,如何實現中國社會學學術話語權的提升📋,這既是當代中國社會學者的歷史責任,也是歷史使命,必將激勵大家加倍的努力。(供稿: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