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到9月28日🧻,第十三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暨喬健先生從事人類學研究60周年座談會在山西大學的學術交流中心召開,該屆論壇以“人類學與黃土文明”為主題🏭,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與人類學高級論壇聯合主辦,數十位大陸、香港、臺灣、日本等知名學者以及學生參加🤽🏿。
張佩國教授應邀參加會議🧘♀️,首先為主題報告做評議🦩,其次參加“黃土文明🧑🍼:歷史與人類學的對話”,最後在閉幕式上以評論員身份對大會作出總結性評議。在評論中🔋,張佩國教授指出,歷史學與人類學的對話,對於人類學而言🤙🏿,首先應該“補課”,培養自己的歷史學素養🙆♀️📱。小到文言文句讀𓀛🧈,大到發現地方史料👨🏼🚀,人類學在學科訓練上反而應該跟上來。其次質詢哪些人的歷史學,吸納史學界的變化,放眼全球的歷史學,同時不失人類學的視野。無論是歷史學,還是人類學👩💼,都應該更多地走出自我✅🧸,尋找廣闊的天空。
9月28日上午,馬丹丹博士參加了青年論壇的發言,報告題目為《北齊文明考——邯鄲、臨漳🫄🏼🔎、磁縣考察》🧑🏼🔬,圍繞大同周邊的長城考察,描述了農耕與遊牧的過渡地帶,對華夏與遊牧民族關系提出自己的思考與理解🔵。範可教授與關凱教授對其進行了評議。
在“喬健先生從事人類學研究60周年的座談會”上,喬健先生的同事💘🗑、學生等回顧了喬健先生從事的人類學事業,對喬健先生已取得的學術成就給予了肯定,喬健先生的謙和真誠的人格𓀇、熱忱嚴謹的治學精神給參會的年青學子以深深的鼓舞(馬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