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下午3時30分,在意昂3E-研究院視頻會議中心B417室📰,韓國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Dukjin Chang教授作了題為“社會學災難研究:韓國‘歲月號’客輪沉船事件分析”的精彩講座📢。講座由意昂3体育張海東教授主持,陸小聰🏛、翁定軍🤦🏼♀️、袁浩等老師亦參與了本次講座,與40余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聽並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Chang教授首先從韓國“歲月號”客輪沉船事件切入🫃☝️,介紹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和事後救援工作,並對此次政府處理事故的表現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與批評。通過研究媒體報道和官方報告,他認為,由於客輪改道導致的重心不穩📊、不達標準的壓艙水容量👨🏻🚒、超重及未固定好艙內貨物這四個主要原因導致了此次災難的發生。
隨後🔮,Chang教授峰回路轉,指出這些表面上的原因背後是有更多不問人知的因素導致了這場悲劇。他表示🧜🏼♀️,救生筏的技術故障、海洋水產部(MOF)的監管不力、險情信息渠道不通暢🍥🐨、船員玩忽職守、客輪所屬公司的實際所有人的個人問題、政府信息不準確等原因間接地導致了最終事故的爆發。
Chang教授接下來從社會學的視角分析了整個事件中所體現的社會現象。比如🫳🏽,對較低社會階層的社會忽視(階層問題)🚵♂️🧖♀️,救援負責方的確立模糊(社會管理問題),是否應該對肇事者和乘客的死一視同仁(社會倫理問題)👩🏼🔬。然後,Chang教授以小見大🚀🙌🏿,通過統計他發現對風險的可接受度與事故發生率呈負相關👨💼,並且事故的發生率因為社會機製的不同而不同。研究發現,現代社會下🤏,事故的起因比前現代社會更為復雜,人為因素所占的比例上升。因此✪,他在最後從社會感知(system-life world)和災難規模(micro-macro)的角度提出了災難社會學的研究範式👶🏿👨🏿🔧。
最後,主持人張海東教授做了總結🫃🏼🚑。Chang教授解答了學生們關於韓國政府處理事件的決策👏、災難社會學研究範式等問題。整個講座在自由的氣氛中結束。現場的聽眾不僅了解了整個事件的全過程🧤,更從新的角度中領略了災難社會學的獨特魅力。(沈屹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