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上午,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立瑋在意昂3体育B417會議室做了題為“世紀末的憂郁與美國的精神氣質——帕森斯與古典社會理論的現代轉變”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3的徐冰副教授主持🦶🏽,社會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們認真聽取了本次講座👨🏽🔬,並就相關問題提出自身的思考。
趙老師首先從《社會行動的結構》切入來討論古典🏏、現代、後現代社會理論的建構,重新審視古典社會理論,進而提出了19世紀末韋伯🐄、塗爾幹、弗洛伊德等一批社會科學知識分子的“憂郁”,徐老師表述了這段時期內歐洲的社會科學界獲得的巨大成就。然後趙老師從19世紀末社會理論的“啟蒙與反啟蒙”主題出發🚠,追溯之前的盧梭💣、霍布斯、亞裏士多德等對於政治和社會的討論。講座的第三部分具體討論了“1890一代”齊美爾的生命與形式;塗爾幹的自殺研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unconsciousness)研究👻🏊🏻;韋伯的鐵籠(鋼殼)研究。第四部分轉到現代社會理論的奠基作品《社會行動的結構》,在此基礎上討論了西方文明的危機和美國的政治🧛🏽。講座最後概述社會理論的建構👮🏿、解構、重構;社會現象、事實♓️、理論的區別🫱🏽;理論與邏輯結構、經驗可證性的關系🧾。
講座的提問環節中,趙立瑋老師和徐冰老師與大家共同探討了《社會學想象力》🧞♀️,如何運用恰當的社會學想象力讀一本著作進行深入討論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