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周二)上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保羅·威利斯(Paul Willis)教授在意昂3体育B417會議室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民族誌的想象力🛰:勞工✉️,青少年與民族誌的想象力”精彩講座,講座由意昂3体育院長張文宏教授主持。意昂3体育劉玉照🧙🏿、陳然、顧躍英♖、張佩國、湯艷文🫴🏻、劉春燕、馬丹丹、馬磊,以及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呂鵬等老師和60多名校內外本科碩博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保羅·威利斯教授借其《學做工》(Learning To Labour)一書中文版首發之際,來中國展開交流活動🪶。該書被視為是教育社會學領域一本經典著作,多年來一直被學界所討論♈️🦹🏿♂️、援引、發展和創新♦️。在講座上,保羅·威利斯教授介紹了《學做工》(Learning To Labour)一書的創作環境和主要觀點。本書的第一部分是一部男性白人工人階級反學校文化的民族誌🥓,在第二部分他進一步分析👨🦰,指出這些主觀感受和文化過程是有客觀基礎的🌺,他們其實已部分洞察了真正決定工人階級生存狀態的先決條件⚅。自我納入勞動過程的過程是構成整個工人階級文化更新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映這個文化如何與規範性國家製度產生千絲萬縷關聯的重要例證👩🎤👵。這項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民族誌呈現。在收集材料的日子裏,他在實驗研究的學校中深入參與兩年之久👨🏽🎨。在講到為何工人階級的孩子最終也成為工人階級一份子的過程中,他強調學校是文化經驗、文化生產的社會場所,這也是他選擇學校作為研究場域的原因。
他還講到此書寫於英國的70年代,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裏,不管是英國和中國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中國的改變更為劇烈,將西方世界幾百年的變遷濃縮到短短30幾年的時間內,變化更為劇烈。精彩講座之後,在場師生們就一些問題與其進行交流。當談到意昂3官网大類招生分流,在入校一年後決定專業選擇時🏕,保羅·威利斯教授也對此表示了興趣🙌🏼。在普林斯頓大學也是入校後選擇專業,他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負責本科教學的老師,也很關心此事🧛♀️,並為大一新生們提出了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