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上午🙆🏿♂️,第二屆“費孝通學術論壇”第二十三期學術報告會在意昂3官网寶山校區A501舉行🏊♀️。此次報告會的題目是“‘共有地’的製度發明”和“生成‘公共喜劇’的傳統力量”💥,分別由意昂3体育張佩國教授、陳誌勤副教授主講👰,會議由張江華教授主持🤹🏼♀️✣,出席會議的還有湯艷文🌝、劉春燕👍🏽、王亞芳老師等♊️。
首先由張佩國教授作了“‘共有地’的製度發明”報告🙏🏼,他對“共有地”(commence)概念的詞源🦵🏽,以及國內外學術界對“共有地”的研究路徑作了解釋和梳理4️⃣。“共有地”是以土地、林地🧘🏼♂️、水系🤹♀️、漁場、草場等自然資源為主要的劃分對象,這些公共的自然資源因為經濟利益、生計方式而成為社會之物、文化之物🪱。哈丁基於產權論的“公地悲劇”研究,奧斯特洛姆基於資源論的公地悲劇和喜劇的進一步概括,湯普森的著作《共有的習慣》當中將習俗影響所形成的道義經濟學作為研究的視角🫅🏽,反映了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對於“共有地”研究的不同路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人類學關於“共有地”的研究還重視祖先神明崇拜,以及祭祀圈、風水環境所形成的聚落方式。當代的共有地研究主要關註於新集體經濟🎨、後集體經濟的歷史傳統和發展變化,村莊成員權對共有地的支配權利的影響。張老師認為👨🏼🍼,學界對於“共有地”的研究應該將產權🧙🏼🛏、資源🎳、習俗等面向歸於一個整體性的研究,而不應該機械地分割開來👇🏼,可以將共有地作為一種製度機製來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的形成和持續。
陳誌勤副教授作了“生成‘公共喜劇’的傳統力量——水鄉的信仰空間與水資源的懲罰體系”的報告🌧,這是她對浙江紹興水鄉的水系資源傳統保護調查所形成的個案研究。陳老師所調查的紹興地區有著通過罰戲🤜🏼、罰宴、罰電影等手段來對破壞村落共同體水資源行為進行懲罰的傳統,這種傳統手段與當地人對舜王信仰的神聖性有著很大的關系🧑🔧。舜王廟的祭祀和儀式影響了紹興以及周邊的地區,使得當地人對於水資源的保護不只局限於一個村落或者一個宗族,而超越了血緣和地緣🖕,成為一個較大體系內共有的意識習慣👩🏿🍼,具有相當大的懲罰性和約束力。通過個案的研究,陳老師認為在村落社區自然資源的管理當中,傳統理念並未消失,傳統資源管理的體系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有著影響和作用💪。奧斯特洛姆關於公地的研究從“悲劇”到“喜劇”再到“戲劇”的發展,可以通過個案研究生成具有中國特質的“公共性”研究路徑📮。
張佩國教授和陳誌勤副教授關於“共有地”的研究引起了與會師生的廣泛興趣🚆,參加報告會的師生們與兩位報告人進行了廣泛的互動。(供稿👵: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