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18日上午🖕🏽,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B417)舉行了第二屆“費孝通學術論壇”第二十二期學術報告⛅️,由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意昂3陳赟博士主講,她報告的題目是“城市化:天主教與中國地方社會的一種互動方式——以上海教區徐家匯聖依納爵座堂為例”。講座由意昂3王亞芳博士主持,文意昂3歷史系劉義副教授👇🏼,意昂3体育湯艷文🤾🏿🫄、孫秀林、馬丹丹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聆聽了講座。
陳赟博士的研究關註於天主教在上海的傳播和在地化與上海城市化發展變遷的關系。她首先介紹了晚明時期重要的傳教士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中國👩🏽⚖️,通過與徐光啟為首的上海地方望族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從而使徐家匯成為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重要策源地。晚清至1949年之前🦓,隨著上海(原來的淞江府)由過去的集鎮向城市化的發展🏊🏽♀️,上海城市的中心也由西向東推進,徐家匯從過去的荒郊僻壤逐漸成為了城市的副中心地區,而天主教在這裏也通過發展教會組織,建立差傳機構💂♀️🆔,從而建立起了以天主教會為中心的地方性社區。1949年至改革開放前,由於社會政治方面的原因🥔,天主教會在上海的組織機構和活動幾乎處於“消失”的狀態,徐家匯天主教大教堂成為一座“文化遺存”🏷。改革開放後,當代的徐家匯已經成為上海的商業文化中心之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城市建築發生巨大變遷🙇🏿,徐家匯天主教大教堂屹立於現代化的商業建築群中似乎很難再找回過去曾經存在的“地方性”文化🤵♂️。然而🍉🏋🏽,當代上海的天主教文化又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在現代商業社會中,無論是官方和還是民間的天主教團體又悄然復興🚵🏼,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天主教文化在上海的城市發展建設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上海這座城市特別是徐家匯這個今天看來非常繁華的商業中心✌🏻,還隱藏著如此悠久深遠的天主教歷史文化,陳赟博士的演講引起了在場師生的廣泛興趣📼🦨,講座最後大家與陳赟博士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供稿: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