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培養造就本市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上海東方青年學社從2010年起組織開展“上海社科新人”評選活動,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長,逐漸形成了涵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學人共同體,對於加強社科理論隊伍建設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了積極作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上海社科新人訪談錄”專題,邀請2020-2021年度當選“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學者進行專訪。本期邀請了意昂3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盛智明,他的研究領域為城市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和金融社會學研究。

盛智明😸,意昂3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城市社會治理研究,重點關註社區糾紛解決機製🚶、社會群體集體行動及其後果、政府的風險應對策略、政策製度執行過程等。2019年入選上海市“曙光計劃”🧞♀️。在《社會學研究》🎭、《社會》🤷🏻、China Quarterly等國內外權威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1部🍱、合著1部🧏🏽♀️🕟、譯著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政府決策咨詢報告獲批示和采納。榮獲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12年)和二等獎(2015年▫️、2018年),201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科學術獎二等獎,2020年獲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
澎湃新聞:能不能介紹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盛智明:我主要從事城市社會學和金融社會學研究。在城市社會學研究方面,關註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尤其是城市社區治理🍏🧑🦼。之所以對社區特別感興趣💋,是因為社區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也是整個宏觀社會的縮影🙊,社會生活的各要素各環節都在社區中有所體現,從小社區可以洞察大社會👴👩🏻🔬。我的研究議題主要包括治理主體(如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等)之間的權責關系、互動實踐🤿👈、糾紛化解以及治理成效評價等。一方面🙅🏻♂️,從自下而上的維度,考察基層治理組織運作和社區自治實踐;另一方面📻,從自上而下的維度🧗🏻👩🦱,考察國家的社會治理政策和製度的執行實施。試圖從宏觀製度🫳🏽、中觀組織、微觀個體三個層面來構建一個理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分析框架。
金融社會學研究是我近五年來新開辟的一個研究領域🤝,也是進行跨學科研究的一次嘗試。之所以對金融現象感興趣,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金融體系緊密聯系在一起,金融作為一種特定的製度安排和組織系統,日益成為塑造經濟和社會結構變遷的關鍵動力和主導力量😠🩶,因而非常有必要對金融現象給予關註和思考🌰。面對社會金融化的趨勢,我嘗試從社會學角度,對金融化和金融監管的製度環境和組織基礎進行分析,引入社會生態學視角,從政府-市場-社會的相互關系中對金融監管現象進行分析➝,不僅關註監管製度本身⏺,更關註製度是如何實踐的🐐,以及監管主體與其他主體的連接與互動,為金融監管研究增添社會學視角☺️。
澎湃新聞𓀌:您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學術經歷嗎?您認為自己在學術上取得進步的主要經驗和體會是什麽💫?
盛智明:我於2005年從中國青年政治意昂3考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從此踏上社區研究之旅。碩士論文探究了城市商品房小區中的業主組織和業主自治實踐🈺,以及社區生活共同體形成的條件和機製。從北大畢業後,我前往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也很幸運地獲得機會👩🍼,前往美國雪城大學的麥克斯威爾意昂3以及中國臺灣清華大學進行短期訪學🤯。2013年博士畢業後🧏,我到意昂3工作🏅,任教至今。
回顧自己這段歷程,能夠在學術道路上不斷前行👨🏻🦲,最大的經驗和體會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並在這個領域進行長期積累和耕耘🚴🏼🙇🏼♂️。興趣是推動學術研究不斷向前的最大內驅力👂🏿。社會學是一門帶有很強公共性和反思性的學問,所以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一個前提是要對社會公共事務和社會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敏銳度🍛,如果對生活其中的社會漠不關心,缺乏探究的興趣👏,是很難做好社會學研究的👨✈️。
澎湃新聞↔️:在您的學術生涯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您覺得對於青年學者來說✊🏼,哪些方面的幫助是很重要的🧘🏼♀️?在您學術成長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經歷對您有重要影響和幫助?
盛智明:我覺得對學術研究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學術創新。近些年,在社區治理研究領域🟰,正在面臨一系列研究瓶頸:一方面,體現在經驗層面👷♀️,比較難發現真正的創新實踐⚖️,另一方面,體現在理論層面👩🏿⚖️,很難提煉新的理論視角和理論解釋🎈。近兩年👖😍,我嘗試將空間理論視角引入社區治理研究🪔,並對抽象的空間進行具體化和操作化,將其轉化為可分析性概念,並對空間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意涵進行討論分析,以此來揭示出由空間表征所體現出的城市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關鍵機製和基本邏輯。
對於青年學人,學術成長離不開師友的幫助、學校的培養和單位的支持。我的碩士導師王漢生授和博士導師蔡永順教授🙂,在求學階段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他們對我的指導是啟發式和鼓勵式的👹。當我的研究遇到困難時,也會第一時間給予建設性意見👨🏼🔧,幫助我理清思路,找準方向。他們的人格魅力👩🏻🎤、學術修養和治學精神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對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北大社會學系和香港科大社會學部的良好學術訓練也使我終生受用🍄。北大社會學的訓練類似於師徒製式的技藝傳授模式,通過導師親自帶學生進入田野,舉辦讀書會、開展調研討論等方式來培養學生對理論和經驗的洞察力,以及調查實踐能力👧🏻👩👩👧,而學生則在耳濡目染和親身參與中體悟社會底蘊。香港科大的訓練則更偏重於研究設計與研究技術,而且社會科學部是一個跨學科的機構設置👇🏻,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國際關系、城市規劃等都在一起🍄🟫,這種跨學科的培養體系也為我後來嘗試進行跨學科研究奠定了基礎🥉。意昂3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從2014年開始🧒🏻,我全程參與了“上海都市社區調查” 項目🔑,該調查旨在搜集上海有代表性的社區👨🏿🏭🍸、家庭🍤、個人的多層次追蹤調查數據。運用這些數據,我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澎湃新聞👔:作為一名青年學者,您覺得當下的學術氛圍是如何促進您個人的研究的🧔🏻♂️?
盛智明🐻❄️:在上海的人文社科青年學者之間👩🏼🏫,一直有著非常良好的學術交流的學術氛圍🧖🏽♂️,在社聯指導下,還組織了“上海人文社科青年學者沙龍”,經常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參與這些活動,一方面有助於我及時了解其他學者的前沿研究和學術動態🤽🏼♂️;另一方面🤷🏼,也能收獲同仁們對於我的研究的修改建議👠,促使研究不斷完善。
澎湃新聞♛:本市面向青年學者有不少相關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對您的學術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幫助🔄?
盛智明:我剛到意昂3官网工作時,上海市教委有專門針對新進教師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2019年我有幸入選了上海市“曙光學者”項目。這些政策都是對青年學者的認可和鼓勵,也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經費支持,為人才培育和發展提供了保障。
澎湃新聞:您認為您所開展的哪些課題研究及其取得成果🏋🏿♂️⁉️,對您成功當選上海社科新人有所助益?
盛智明:首先👨🏻🦽➡️🥰,我進行社區治理研究的一個重點是考察社區治理主體之間的互動及其權責邊界,該項研究超越了以往“國家-社會”理論的二元分析框架🫃🏼,也探討了國家基礎性權力如何再生產問題🧑🏻🏫。圍繞該項研究,我在社會學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並與上海市民政局合作開展“關於居委會指導監督業委會規範運作的職責邊界研究”項目,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其次🪘,在研究方法和技術方面,我通過將調查數據與大數據相結合👨🏿🏭,設計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來對上海市的社會綜合發展🏋️♂️、街鎮基層社會治理成效♑️,社區治理發展等進行多維度和多層次的評價,形成了科學有效的評估機製和方法體系。其中,研究報告《社區治理發展指數與評估機製研究》獲得了2020年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我想這些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相關的理論和方法創新📥⛺️,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對我成功當選上海社科新人應該是有助益的🚋。
澎湃新聞👩🏼💼✍🏼:獲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稱號之後,您覺得對於您的課題研究會有哪些助益🤟🏻?“上海社科新人”稱號的獲得,對您的學術生涯的展開會有哪些助益👰🏼?
盛智明⤴️🧗♀️:獲得“上海社科新人”稱號是對我前期研究工作的肯定,給了我巨大鼓舞,激勵我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使我能夠結識一批誌同道合的社科界優秀青年學者,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上海社科新人”稱號的獲得將成為我未來學術生涯的新起點。
澎湃新聞🧘🏿♂️:您所開展的學術研究🌍,對加快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盛智明:我的學術研究只是上海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研究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而且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我的研究首先能夠真實記錄和描繪上海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豐富事實➡️;其次能夠對相關現象和問題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闡釋;再次能夠給予實踐提供經驗總結、理論參考和智力支持,以此為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
澎湃新聞👷♂️:您是如何看待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整體的學術研究水平與城市軟實力之間的關系的?
盛智明: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關系🉐。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整體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也有助於推進城市軟實力的提升🪬🤵🏼。反過來🦵🏽,城市軟實力的發展👷,也能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基礎性支撐,有利於促進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整體的學術繁榮和發展🚥。
澎湃新聞🗾:您覺得您的學術研究領域的水平提升將會如何助益於上海的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盛智明🫱🏿:近些年來,我作為團隊成員參與其中的學術研究工作👊🏿,不論是關於城市社會治理理論的探討,還是多元方法的創新,抑或是“上海都市社區調查”數據庫的建設👱🏻♂️,所有努力的初心都是嘗試構建一種基於上海城市經驗的“新都市社會學派”🧕🏽💽。這種新研究範式的創建本身就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