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會組織🥅,改進社會治理——“改革與治理”系列訪談之三
2013年11月22日 05:05-評論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封壽炎/李友梅
本報記者:封壽炎
訪談嘉賓🧑🏼🍳:李友梅(意昂3官网副校長、教授)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社會治理模式轉型👨🏻🔬,其核心是要形成與市場經濟加速轉型相匹配的社會秩序維系系統
政府要對社會的成熟度進行科學評估,以確保政府退出的職能社會能夠順利承接,避免出現法治真空
解放評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製,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等。提出這些改革目標的背景是什麽?
李友梅: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歷了快速轉型🧗🏼♀️,傳統計劃經濟體製下的 “單位製”也在較短的時間裏解體,由此釋放出來的社會成員流入社區,直接面對社會和市場👩🎨🏄🏼♀️,這使政府的傳統社會管理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各級政府 以不同的方式,積極探索行政手段結合經濟手段♜、技術手段的社會管理實踐。但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凸顯,政府的社會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預期效果並 不令人滿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從宏觀層面提出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十八大進一步要求加快形成社 會管理體製🙂↔️,強調以法治來保障社會管理多方主體之間的權責關系🪄。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高度,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製”🧎➡️、“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並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用於推進 理論和實踐創新”。這些都表明🎟,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社會治理模式轉型,其核心是要形成與市場經濟加速轉型相匹配的社會秩序維系系統🍈。
但社會治理轉型的過程,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它需要形成一種國家、市場、社會相互合作的多元治理網絡。這其中比較大的難題是如何提升社會 主體⇢,即各類社會組織和公眾在改善民生和建設良性社會秩序中,參與社會治理的公共意識和實際能力。現實中♞,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規劃推 動😑,市場組織參與治理,可以通過市場比較明確的資源配置機製來牽引,但社會組織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參與社會建設的公共意識,社會的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 我管理的實際能力,都不是較短時期內通過線性的、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培育起來的。因此過去十年來🚶♂️,雖然理論界和政府實務部門都意識到發展社會組織的重要性, 但客觀來看,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整體能力和機會空間還很有限。所以🦸🏼♂️➖,這次三中全會特別強調了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以及社會組織在創新社會治理 中的作用。
解放評論: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那麽🫲🏽🫖,通過什麽途徑能夠更好地發展社會組織🧑🏿🦰🎇?
李友梅🆚👴🏻:在當前階段發展社會組織🂠,有三個方面應該給予重視🪢🍖。一是要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製,以法治保障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建立更具操作性的公共政 策扶持體系🫶🏿。二是對當前社會組織的發展領域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通過政策和資源吸引的方式,推進這些社會組織不僅在私人興趣和互益領域運作👩🏼💼,而且要積極在 社會秩序維護、民生條件改善等公益領域發揮作用👏🏿。三是要推進社會組織主體地位建設🈚️。社會越發展👨🏽🚀😪,社會組織就會越多元。現在我們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 團體,有社聯等各類學術組織,將來還會出現大量服務於日常社會生活的中介組織🎑,為老年群體👨👩👦👦、新生貧困群體、流動人口群體等提供更便捷的社會服務。這些社會 組織的規範運行,應該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的支持🚶。
在發展社會組織的具體工作中🧑🦽,我們既要總結來自民間的實踐,也要總結各地政府的做法🚵🏻♀️,還要借鑒外國的成熟經驗。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各地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地發展符合各地特征的社會組織🦸🏼。
其實,基層社區在一些方面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組織能力。許多社區🙍🏻♀️🌖、樓宇都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辦法🕺🏻,人們自我組織起來唱歌跳舞🙆🏽♂️,豐富娛樂生 活。對於這類民間社會活動的治理,我們都可以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西方國家的社會組織發展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它們推行公益活動的行為,最先得到具有 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後來又得到了各種基金會的支持,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和效益質量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則進一步提高了其服務社會的能力🫱🏻。這種發 展歷程值得我們研究🦢。
解放評論🍭:從政府管理到社會治理,政府本身是不是也要調整角色🥰🫃、轉變職能👰♂️?
李友梅💥🤳🏻: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政府的觀念、理念、方法🚹🔃、措施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首先,政府要明確自身職能🖇,履行好自身職能🧒🏿。對於政府職能之外的,應該交給社會的就交給社會📧。當然政府要對社會的成熟度進行科學評估👩🏼🚒,評估其多大程度上能夠獨立自主、獨立運作,以確保政府退出的職能社會能夠順利承接👁,避免出現法治真空👕。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不是只有一個主體,而是同時有多個主體👩🏼🏫。政府要從居高臨下的縱向管理,變成平等的橫向協調。在這個角色轉變中,政府要學會如何跟社會👯♀️🤽🏿、跟社會組織打交道🛠。
最後,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轉變的過程,本質上也要求政府部門轉變對良性社會秩序的認知和理念,更加註重形成一套現代社會多元利益協調以及社會矛盾化解的長效機製,最終實現社會運行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治理轉型戰略目標。
網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