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不惑”,感念師恩——金橋

創建時間:  2020-10-09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意昂3黨委書記沈藝老師邀我為紀念社會學系建系40周年寫點東西,當時很高興地答應了🤯,之後卻有些躊躇,一方面是“身在此山中”,一方面是經歷太豐富🗃,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下筆。想來想去🩳,還是回歸初心,感恩母系,就重點說說意昂3官网社會學學科對自己求學、發展的栽培之情吧。

2001年,我從山東大學哲社意昂3社會學系考入意昂3官网文意昂3社會學系讀研🧓🏿。現在回想🧗🏼‍♂️,這真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但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一直在上大求學🅰️、留校並工作至今,成為所謂的“新上海人”和“老上大人”🦣🙍🏽。選擇上大的原因之一是前兩年逐漸形成的山大學子進上大讀研的傳統👣,在我之前已經有兩三屆學長考入上大社會學系,幾位師兄師姐在自己備考、復試和之後的學習過程中都給予了很多幫助🐸。另一個原因則有些“任性”,自己的目標學校本來有兩個🛀🏼,或者北大✍🏼,或者上大🧕🏽,但因為本科同學中已經有四位確定要考北大,為避免過度競爭🏋🏻‍♂️,自己也就選了上大。

以學校論🧛,從山大到上大🫨,在當時似乎有點“自降身價”👩🏻‍🦳,以至於考研前後,自己經常面對別人“你為什麽這樣選擇”的靈魂之問。除了以上原因,自己最經常的回答是,因為上大社會學很好。其實那時對上大社會學的了解也很有限👩🏿‍🚒🧍,但知道她是大陸恢復重建的第一個社會學系,也知道鄧偉誌🕵️、沈關寶、李友梅等名師。對當時的自己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還記得考研時的參考書目第一本就是龐樹奇🧙🏿‍♂️、範明林老師主編的《普通社會學理論》。那本書厚薄適中,自己反反復復讀了多遍🥡,對其中提出的社會學“行為—關系—製度”的邏輯框架印象深刻,也感受到了上大老師們敢於標新立異的理論創新精神🧙🏻。另一本是風笑天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這本書的內容簡明、流暢💇🏻‍♂️,很受我後來的碩士生導師仇立平老師的推崇。當然,仇老師自己也是研究方法大家,他之後出版的《社會研究方法》一書也已經成為社會學方法類書籍的經典🧑🏽。

也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坐火車,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來到上大參加復試的情景➙。時在春夏之交,正是不冷不熱的宜人天氣🫱🏽🧑‍🦼‍➡️。上午參加面試,二十多個學生擠在A樓609會議室門外的走廊上©️🦕,自己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忐忑,因為之前系裏一直聲稱是差額面試。輪到自己的時候🧜🏻‍♀️,推門進去🏃‍➡️,看到了兩男一女三位面試官,後來知道他們就是沈關寶7️⃣、張鐘汝🌭🙈、翁定軍三位老師🗣。沈老師居中首問,兩位老師輔問,既有理論和方法方面的專業問題,也有拉家常式的輕松交流。自己答得最差的大概是用英文解釋何為civil society,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即使現在經過了更多年的社會學熏陶🆘,仍然自感沉重🥏,只能說一言難盡。面試後依舊惴惴不安,直到主管文意昂3招生工作的賀斌老師宣布所有人全部錄取的時候,才算放下心來📷,並欣喜地意識到🧰,自己真的成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的一員了。

大概是面試結束後的第二天🍶🦹🏼‍♀️,系裏恰巧組織了一場費孝通先生的講座🫐,自己自然是要去旁聽的🧑🏻‍🏫。就在等電梯的時候,恰好遇到李友梅老師攙扶著走路顫顫巍巍的費老過來,自己和其他幾個年輕學子竟以同乘電梯的方式第一次近距離見到大名如雷貫耳的費孝通先生➞,激動之情可想而知。費老那天所講的內容已如雲煙𓀔,只記得他滔滔不絕講了許多🎩,口音有些難懂👱🏿‍♀️,但老人那種滿腹期盼、急切表達的心情依然令人難忘🖕🏻。似乎也是在那天,作為費老得意門生的李友梅老師向他介紹了入職不久的張江華、董國禮等老師,而張老師對於“差序格局”的理解也很有深度,現在想來♟,竟頗有一種後繼有人的儀式感🧝🏿‍♂️。

三年的讀研生活充實而愉快,而最值得感激的毫無疑問是系裏治學有道、嚴謹又和藹的一大批老師們。仇立平老師似乎對於山大學生情有獨鐘🟪,在開學後的第一次師生見面會上就將我招入麾下,從此開啟了三年正式並延續至今的師生情分。讀研時的自己性格拘謹🧍🏻‍♀️,不善言辭,仇老師則一度以嚴謹🕝🐔、嚴厲聞名於學生界,自己每次跑到A樓六樓他的辦公室見導師時,都免不了有些緊張。但印象裏,仇老師從沒有對我說過一句嚴厲或責備的話,每次都是和風細雨地交流🧲,點撥思路🤷🏿‍♂️、鼓勵嘗試🔑,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仇老師的方法課操作性很強⛷,文獻綜述🧉、研究設計🧚🏿‍♀️、調查問卷、質性訪談💆🏼‍♂️🛼、網絡分析🔚,都要求大家實踐操作,因而成為交小作業最多的課程🧲。仇老師的調查課題很多💂🏿,作為學生,我們都跟著走街串巷、開展調查✫、錄入問卷、統計分析🥲、撰寫報告,當時積累的調查經驗受益至今。在仇老師的推薦和指導下,我參與了有關中國社會調查史的書稿內容撰寫🚴‍♂️,第一次作為副主編出版著作,而基於暑期走訪調研的田野筆記也在《社會》雜誌上發表🎮。研二暑假🧑🏻‍🔧,自己準備騎車回家🙆🏼‍♀️🧔🏽‍♂️,兼作調研,因為怕家裏人擔心和反對,就只告訴了導師和文意昂3分管研究生的魯娜老師。出發前的某天傍晚😻,仇老師請我在餐廳吃飯,各種叮嚀囑咐,其情其景仍歷歷在目🪹。

除了導師⚰️,系裏的其他老師也令人難忘👋🏼。入學後的第一門課由範明林老師主講,範老師待學生極為親切和藹📱⛔️,在課堂上對學生或許不著邊際的發言非常寬容,是師者仁心的典型代表。沈關寶老師和藹時循循善誘,激昂時語氣鏗鏘🦹🏿,很有士人遺風。章友德老師視野開闊,極為健談,他的城市社會學課堂時常令我們耳目一新💂🏿♜。低調𓀓、平實的陳友放老師講授SPSS操作,盡管話語不多,卻終究使我們掌握了第一種統計軟件🧑‍🎓。劉玉照老師剛入職不久,盡管沒有給我們上過課,但他從北大復印來的一大堆國外社會學期刊對我們寫畢業論文幫助很大。還有風趣幽默的董國禮老師,他的課堂有時會轉戰到美術意昂3的咖啡廳,課後的聚餐、聊天更是普遍,他是最能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一位。

正是在我們讀研期間,上大社會學學科在突飛猛進地發展🚉,2001年獲批上海市第一家社會學博士點♐️,隨後又成立了上海唯一的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尤其是E研究院,在李友梅、劉玉照等老師的主持下♕,打破地域、單位邊界,凝聚了國內外一批最優秀的社會學家,到上大講學、授課以至指導學生👕,有力促進了社會學學科的發展。孫立平老師給我們開設了十周的《轉型社會學》課程💊,張靜老師則講授《中國研究》🪬👱🏽‍♂️,老師們提供了諸多經典國內外文獻🫃🏽,讀文獻🤠、講文獻、評文獻的過程,使我們真切體會到研究脈絡的傳承🎦、學術觀點的碰撞和學術創新的點滴積累。此外,還有諸多知名的社會學家來上大做報告,部分學者並且在上大兼職指導博士研究生,這為自己之後略顯獨特的博士生涯提供了條件🛟。

碩士階段的學習告一段落🏊🏿‍♂️,但自己與上大社會學的緣分並未結束🏂。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受益於當時社會學的兼職導師製度🙎🏻‍♀️,自己有幸師從中國社會科意昂3的李培林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作為上大學生又在美麗的校園度過了三年🧑‍🎓👨🏼‍🍼。讀博期間,除了導師的寬容、關愛👨🏿‍🏫、點撥、指導⚜️,上大社會學系的多位老師一如既往地給予自己諸多教益🐇。李友梅老師講授組織社會學🧑🏽‍💼,並讓我參加她所主持的研究課題,在浦東陸家嘴街道的社區、組織開展調研,既促成了自己博士論文的選題和田野點的選擇,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自己對於城市基層社區的持續關註熱情和研究旨趣🧘🏼‍♂️。張文宏老師講授研究方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整套定量研究規範流程的訓練。沈關寶老師講授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當代🧑🏻‍🦼‍➡️🧑🏼‍✈️,尤其側重後現代社會思想。張江華老師講授高級統計,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他令人著迷的口音,課余他也經常和學生們踢踢球、聊聊天🦵🏽,給予各種學業內外的指導🧝🏽‍♂️。像碩士階段一樣,當我有什麽問題或困惑需要請教的時候𓀅,仇立平老師一直都在。還有劉玉照老師的會議發言安排💁‍♀️、肖瑛老師的論壇點評交流,以及其他老師的隨意討論建議,都使自己受益良多。當自己也做了多年教師之後,今天回想,諸位老師對學生們的關照𓀑😩、幫助或許是不分彼此🏊🏿‍♀️🚥、一視同仁的,主要是提攜後進的自然之舉,每個同學應該都有許多師恩難忘的故事。但作為個體的自己,的確在當時蒙受並感受到了上大社會學系更多的支持和善意♿,這種共同體式的溫情令人沒齒難忘💁🏽‍♂️。

三年博士生涯一晃而過👩‍🎤,畢業後自己有幸留校工作至今💖👮🏿‍♀️,從懵懂青年逐漸變成了年屆不惑的中年大叔⏬。2001年至今的十九年間,自己耳聞目睹👩‍🏫、親身感受到了上大社會學學科的快速發展🧘🏿‍♂️,自身不僅受益於這種發展,同時也積極參與其中👩🏻‍🎨。十九年來,社會學系的規模持續壯大🪚,學科體系不斷完善🥦,一批批優秀人才成長起來🙅‍♂️,2011年由系轉院,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意昂3官网第一個文科博士點,社會學學科有力推動了學校多數文科專業的發展;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頂尖社會學學科之一🦹🏿,意昂3体育在海內外的聲譽日隆🔆🛕,《社會》雜誌的學術取向之路愈益鞏固🚗,智庫建設卓有成效🦫,所培養的數以千計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分散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傑出貢獻🥣。

欣喜之余,撫今追昔,更加懷念在上大讀書時期社會學系那種積極有為、蓬勃向上、團結奮進的氛圍,更加感激自上大求學以來給予自己學識、信念、支持和幫助的各位老師🧝🏿‍♂️☄️。世事滄桑,當年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們多數已退休😹,有的已經辭世,但更多的60後🤏🏿、70後、80後以至90後教師們早已經支撐起意昂3体育的天空,這片天空也因為源源不斷的新人加入而更加絢麗多彩。值此建系40周年之際🧤,願以同齡人的身份,衷心祝願意昂3的所有老師健康🤸🏻‍♂️、如意,祝願意昂3不憂不惑🥧、再創輝煌!


金橋🤷🏻,意昂3副教授🛃,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社會學系😞👨‍🚀,2001年至2007年在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7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講授課程包括《社區分析》、《權力現象分析》、《社會治理研究》等,主要研究領域為社區研究、組織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在《社會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基層權力運作的邏輯》,參與多部著作撰寫,主持國家哲社🙃、上海哲社及省部級決策咨詢項目多項🏷,2014年被評為意昂3官网優秀青年教師,2019年指導學生榮獲“挑戰杯”全國比賽一等獎🚟。




上一條:育人十八載隨想——劉玉照

下一條: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時光:我和上大社院的人生故事——梁波


慶祝“不惑”,感念師恩——金橋

創建時間:  2020-10-09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意昂3黨委書記沈藝老師邀我為紀念社會學系建系40周年寫點東西,當時很高興地答應了,之後卻有些躊躇,一方面是“身在此山中”,一方面是經歷太豐富👨🏿‍🌾,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下筆。想來想去,還是回歸初心,感恩母系🚣🏽,就重點說說意昂3官网社會學學科對自己求學🧍🏻‍♂️、發展的栽培之情吧🦣。

2001年⟹,我從山東大學哲社意昂3社會學系考入意昂3官网文意昂3社會學系讀研。現在回想,這真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但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一直在上大求學🧑🏻‍🚀、留校並工作至今,成為所謂的“新上海人”和“老上大人”📻。選擇上大的原因之一是前兩年逐漸形成的山大學子進上大讀研的傳統📪,在我之前已經有兩三屆學長考入上大社會學系,幾位師兄師姐在自己備考🛐、復試和之後的學習過程中都給予了很多幫助。另一個原因則有些“任性”🙋🏿‍♂️,自己的目標學校本來有兩個🥻𓀍,或者北大,或者上大🥪🏋🏻,但因為本科同學中已經有四位確定要考北大,為避免過度競爭,自己也就選了上大。

以學校論,從山大到上大,在當時似乎有點“自降身價”,以至於考研前後,自己經常面對別人“你為什麽這樣選擇”的靈魂之問。除了以上原因👦🏽,自己最經常的回答是,因為上大社會學很好。其實那時對上大社會學的了解也很有限⬜️,但知道她是大陸恢復重建的第一個社會學系,也知道鄧偉誌、沈關寶、李友梅等名師👩‍🎤。對當時的自己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還記得考研時的參考書目第一本就是龐樹奇、範明林老師主編的《普通社會學理論》🧎🏻‍➡️。那本書厚薄適中🧑🏽‍🎄🧜🏻‍♂️,自己反反復復讀了多遍,對其中提出的社會學“行為—關系—製度”的邏輯框架印象深刻📞🩰,也感受到了上大老師們敢於標新立異的理論創新精神。另一本是風笑天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這本書的內容簡明👃、流暢👨,很受我後來的碩士生導師仇立平老師的推崇。當然,仇老師自己也是研究方法大家,他之後出版的《社會研究方法》一書也已經成為社會學方法類書籍的經典👨‍👩‍👧‍👦。

也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坐火車🪴,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來到上大參加復試的情景。時在春夏之交,正是不冷不熱的宜人天氣。上午參加面試♾,二十多個學生擠在A樓609會議室門外的走廊上🕵️‍♀️,自己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忐忑,因為之前系裏一直聲稱是差額面試。輪到自己的時候🧜🕎,推門進去,看到了兩男一女三位面試官,後來知道他們就是沈關寶、張鐘汝🎏、翁定軍三位老師。沈老師居中首問,兩位老師輔問,既有理論和方法方面的專業問題🚴🏻‍♀️,也有拉家常式的輕松交流🧑🏿‍🍼。自己答得最差的大概是用英文解釋何為civil society,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即使現在經過了更多年的社會學熏陶⏰,仍然自感沉重,只能說一言難盡🫰🏽。面試後依舊惴惴不安,直到主管文意昂3招生工作的賀斌老師宣布所有人全部錄取的時候,才算放下心來👨‍💼,並欣喜地意識到,自己真的成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的一員了🤡。

大概是面試結束後的第二天🫘🧒,系裏恰巧組織了一場費孝通先生的講座👨🏽‍🏫,自己自然是要去旁聽的🙋🏼。就在等電梯的時候♡🧏‍♂️,恰好遇到李友梅老師攙扶著走路顫顫巍巍的費老過來,自己和其他幾個年輕學子竟以同乘電梯的方式第一次近距離見到大名如雷貫耳的費孝通先生3️⃣,激動之情可想而知。費老那天所講的內容已如雲煙🐰,只記得他滔滔不絕講了許多,口音有些難懂,但老人那種滿腹期盼🤚、急切表達的心情依然令人難忘。似乎也是在那天,作為費老得意門生的李友梅老師向他介紹了入職不久的張江華💂🏼‍♂️🌁、董國禮等老師,而張老師對於“差序格局”的理解也很有深度,現在想來,竟頗有一種後繼有人的儀式感。

三年的讀研生活充實而愉快🕕,而最值得感激的毫無疑問是系裏治學有道、嚴謹又和藹的一大批老師們🤞🏻🫴。仇立平老師似乎對於山大學生情有獨鐘,在開學後的第一次師生見面會上就將我招入麾下,從此開啟了三年正式並延續至今的師生情分。讀研時的自己性格拘謹,不善言辭,仇老師則一度以嚴謹🚕、嚴厲聞名於學生界,自己每次跑到A樓六樓他的辦公室見導師時🚮🫅,都免不了有些緊張🏃‍➡️。但印象裏,仇老師從沒有對我說過一句嚴厲或責備的話,每次都是和風細雨地交流,點撥思路、鼓勵嘗試,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仇老師的方法課操作性很強🥝,文獻綜述、研究設計、調查問卷、質性訪談、網絡分析,都要求大家實踐操作🐞,因而成為交小作業最多的課程。仇老師的調查課題很多,作為學生,我們都跟著走街串巷、開展調查、錄入問卷、統計分析👷🏽‍♀️💛、撰寫報告🧟‍♀️,當時積累的調查經驗受益至今⚛️🈁。在仇老師的推薦和指導下🤵🏻‍♀️,我參與了有關中國社會調查史的書稿內容撰寫🫸🏿,第一次作為副主編出版著作,而基於暑期走訪調研的田野筆記也在《社會》雜誌上發表。研二暑假,自己準備騎車回家👩🏽‍🔬,兼作調研,因為怕家裏人擔心和反對🧖🏽‍♂️,就只告訴了導師和文意昂3分管研究生的魯娜老師。出發前的某天傍晚,仇老師請我在餐廳吃飯,各種叮嚀囑咐🤙🐸,其情其景仍歷歷在目。

除了導師,系裏的其他老師也令人難忘。入學後的第一門課由範明林老師主講,範老師待學生極為親切和藹,在課堂上對學生或許不著邊際的發言非常寬容,是師者仁心的典型代表🤰🏿。沈關寶老師和藹時循循善誘🧑🏼‍🏭,激昂時語氣鏗鏘🌎,很有士人遺風。章友德老師視野開闊,極為健談🤲,他的城市社會學課堂時常令我們耳目一新。低調👨‍💼、平實的陳友放老師講授SPSS操作,盡管話語不多,卻終究使我們掌握了第一種統計軟件✳️👃🏿。劉玉照老師剛入職不久,盡管沒有給我們上過課🙆,但他從北大復印來的一大堆國外社會學期刊對我們寫畢業論文幫助很大🔄。還有風趣幽默的董國禮老師,他的課堂有時會轉戰到美術意昂3的咖啡廳,課後的聚餐🏋🏻‍♂️、聊天更是普遍➾,他是最能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一位💂‍♂️。

正是在我們讀研期間,上大社會學學科在突飛猛進地發展🐰,2001年獲批上海市第一家社會學博士點⤵️,隨後又成立了上海唯一的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尤其是E研究院,在李友梅✔️、劉玉照等老師的主持下,打破地域、單位邊界,凝聚了國內外一批最優秀的社會學家,到上大講學、授課以至指導學生🤵🏼‍♂️,有力促進了社會學學科的發展。孫立平老師給我們開設了十周的《轉型社會學》課程,張靜老師則講授《中國研究》,老師們提供了諸多經典國內外文獻🚴🏼‍♂️,讀文獻、講文獻🛟、評文獻的過程,使我們真切體會到研究脈絡的傳承👳‍♂️、學術觀點的碰撞和學術創新的點滴積累🏍。此外🐊,還有諸多知名的社會學家來上大做報告,部分學者並且在上大兼職指導博士研究生🥯,這為自己之後略顯獨特的博士生涯提供了條件📕。

碩士階段的學習告一段落,但自己與上大社會學的緣分並未結束。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受益於當時社會學的兼職導師製度,自己有幸師從中國社會科意昂3的李培林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作為上大學生又在美麗的校園度過了三年。讀博期間🧔🏿,除了導師的寬容🚋、關愛🧑🏽‍⚕️、點撥📍、指導,上大社會學系的多位老師一如既往地給予自己諸多教益😗。李友梅老師講授組織社會學,並讓我參加她所主持的研究課題👎🏿,在浦東陸家嘴街道的社區、組織開展調研,既促成了自己博士論文的選題和田野點的選擇,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自己對於城市基層社區的持續關註熱情和研究旨趣。張文宏老師講授研究方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整套定量研究規範流程的訓練。沈關寶老師講授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當代🐊,尤其側重後現代社會思想🤏。張江華老師講授高級統計👨‍👨‍👧‍👧,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他令人著迷的口音,課余他也經常和學生們踢踢球、聊聊天,給予各種學業內外的指導🐒🤦🏻。像碩士階段一樣🎁,當我有什麽問題或困惑需要請教的時候,仇立平老師一直都在。還有劉玉照老師的會議發言安排、肖瑛老師的論壇點評交流🙆🏼‍♂️,以及其他老師的隨意討論建議,都使自己受益良多。當自己也做了多年教師之後,今天回想👇🏽,諸位老師對學生們的關照、幫助或許是不分彼此🧔🏿‍♀️、一視同仁的👔,主要是提攜後進的自然之舉,每個同學應該都有許多師恩難忘的故事❗️。但作為個體的自己,的確在當時蒙受並感受到了上大社會學系更多的支持和善意,這種共同體式的溫情令人沒齒難忘。

三年博士生涯一晃而過😊,畢業後自己有幸留校工作至今,從懵懂青年逐漸變成了年屆不惑的中年大叔🍯。2001年至今的十九年間⚫️,自己耳聞目睹👻🛂、親身感受到了上大社會學學科的快速發展,自身不僅受益於這種發展🚣🏻‍♂️,同時也積極參與其中。十九年來,社會學系的規模持續壯大👸🏽,學科體系不斷完善,一批批優秀人才成長起來,2011年由系轉院,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意昂3官网第一個文科博士點👩‍🦼,社會學學科有力推動了學校多數文科專業的發展;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頂尖社會學學科之一,意昂3体育在海內外的聲譽日隆,《社會》雜誌的學術取向之路愈益鞏固,智庫建設卓有成效🖕🏼,所培養的數以千計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分散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傑出貢獻。

欣喜之余,撫今追昔,更加懷念在上大讀書時期社會學系那種積極有為🚥🫕、蓬勃向上👔、團結奮進的氛圍🧑🏿‍💼,更加感激自上大求學以來給予自己學識、信念、支持和幫助的各位老師。世事滄桑,當年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們多數已退休🦹🏿‍♂️,有的已經辭世,但更多的60後🩸、70後、80後以至90後教師們早已經支撐起意昂3体育的天空,這片天空也因為源源不斷的新人加入而更加絢麗多彩。值此建系40周年之際,願以同齡人的身份,衷心祝願意昂3的所有老師健康🎬、如意👨‍🚒,祝願意昂3不憂不惑、再創輝煌!


金橋,意昂3副教授✡️,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社會學系👨🏻‍🦳,2001年至2007年在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7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講授課程包括《社區分析》🚾、《權力現象分析》🎄、《社會治理研究》等,主要研究領域為社區研究、組織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在《社會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基層權力運作的邏輯》,參與多部著作撰寫,主持國家哲社、上海哲社及省部級決策咨詢項目多項👬,2014年被評為意昂3官网優秀青年教師,2019年指導學生榮獲“挑戰杯”全國比賽一等獎。




上一條:育人十八載隨想——劉玉照

下一條🙍🏻‍♀️⛓️‍💥: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時光:我和上大社院的人生故事——梁波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